必要灌输不可少,走心入心更重要——
理论接上地气,灌输才有底气
“我是一个老兵,今天给大家讲讲怎样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先来看三个镜头,第一个就是‘迷糊哥’胡宇的转变……”
一堂《努力奔跑,迎接更好的自己》示范授课,某旅测试连班长丁毅鹏开门见山,用10多个“身边人”的事例讲清了“为什么奋斗”“为谁奋斗”等道理。官兵评价说,内容冒热气,话语接地气。
“把理论讲出了兵味,让抽象变得具体,这样的课肯定受欢迎。”现场聆听讲课,火箭军工程大学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李斌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
“普遍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学习,缺乏对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深入了解……”破解官兵特别是刚刚入伍新兵思想政治素养的“先天不足”,单靠个人自觉不行,外部灌输必不可少。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领导谈到,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官兵知道、让官兵跟上”,首要的是解决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问题,如果把理论讲得索然无味,入耳都做不到,何谈其他?不要一说网络信息时代搞教育,就用“小道理”代替“大道理”,用“配合活动”代替“理论灌输”。
怎么灌输?不少人感到迷茫。
火箭军着眼增强教育时代性感召力,探索统筹大课、互动小课、媒体微课、官兵评课“四课”模式,创新金句导学、主课主学、微课辅学、网文荐学“四学”办法,激活思想政治教育一池春水。
在改进思想教育的火热实践中,基层出现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案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到某导弹旅三营六连听课,人还没进门,就被一阵雄浑嘹亮的歌声吸引,原来是指导员崔大千正带领大家齐声高唱《我的祖国》。
“可是,就在我们歌唱祖国的时候,网上争夺‘制脑权’的较量一刻也没停……”音乐戛然而止,崔大千趁热打铁抛出话题:如何打赢捍卫“红色基因”的战斗?
随后,一个个“意识操控与反操控”的案例讲述危机、阐释忧患,听得官兵瞪大了双眼、绷紧了心弦。
“思想的田野,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精神的空间,阳光不去播洒,就会霉菌疯长。”充满哲理、富有诗意的“结束语”直击心灵,官兵们报以热烈掌声。
“教育者要当‘翻译员’而不是‘搬运工’,真理之美要有美的表达,才会更美!”崔大千的话令人深思。
官兵活跃在哪里,教育就要跟进到哪里——
消除网络“新代沟”,打造最铁“朋友圈”
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某旅宣传科科长容科新《打造最铁军营“朋友圈”》的一节课,从旅里讲到基地,从基地讲到整个火箭军,还上了报、扬了名。
刚当指导员那会儿,容科新打定主意要“跟战士打成一片”。可事与愿违:上课官兵无精打采,上网大家神采飞扬;训练时大家跟他站在一起,一喊解散大家又“回”到网上。
起初,在容科新看来,当指导员把课讲好就行,上不上网是个人兴趣爱好。但他很快发现,官兵活跃在网上,他如果不懂网不用网,就会产生除了职务、年龄、兵龄之外的“新代沟”。
水往哪儿流,鱼就往哪儿游。容科新决定当一条活跃在官兵“朋友圈”里的“鱼”。从此,他在上好教育课的同时,每天都要到“圈”里遛一遛,从表情包看心情、从关注点看兴趣,有时潜水摸思想、有时出来点个赞。渐渐地,容科新成为连队的“大V”。官兵说,指导员的“朋友圈”成了知心圈、温暖圈、信任圈。
时代在加速发展,思想教育也得按下“快车键”,否则就会被隔在官兵的“朋友圈”外。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教育处处长曹疆介绍说,针对官兵习惯上网用网的特点,他们构建 “中国火箭军”“东风快递”等新媒体矩阵,在强军网上开设“砺剑讲堂”“长缨微课”等栏目,以二维码链接方式推荐知名公众号和权威文章,制作“火箭军的前世今生”“还记得你的入党申请吗”“用奋斗向祖国表白”等100余个微视频,成为“永不关门的教育课堂”。
这些年,某旅教导员霍华也经历过“怵网”“躲网”“用网”的成长过程,一步一步成为开展“网络教育”“微教育”的明白人。有段时间,霍华为官兵各式各样的快递犯愁,本来想出面制止,有战士却打趣说:“我们本来就是‘东风快递哥’嘛。”
他细细观察发现,有的战士喜欢网购,不是购衣服就是买零食,甚至“秒杀”不少根本用不上的物品。但是,也有不少战士经常在网上“逛书店”,网购学习软件。
怎么面对让人“亦喜亦忧”的网购,霍华精心备讲一堂教育课《谁动了我的支付宝》,有数据、有事例,有思考、有分析,引导官兵“从购物车里看收获、从快递包裹思成长”。慢慢地,官兵们围着“网上快递”忙的少了,瞄着“东风快递”练的多了,备战打仗如火如荼。
用好“显性课堂”,搞活“隐性教育”——
课上“惊涛拍岸”,课后“润物无声”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育之妙不能只在课堂,更多要靠课后发力。”这是某旅发射连指导员蒋日烈开展思想教育的“诀窍”。
采访中,他讲起一个故事——
那年老兵退伍前夕,“金牌号手”李里突然改变主意,向连队递上了退伍申请书。这是咋了?蒋日烈一头雾水。一番打听,原来李里的母亲重病在床,盼着儿子陪在身边。家国天下、忠诚孝道,李里左右为难,在纠结中艰难作出选择。
蒋日烈当了3年多指导员,不仅练出“叫好又叫座”的口才,还探索出菜单式点课、视频化预听、投票式评课的线上闭环授课法,是响当当的“金牌教员”。
此时,蒋日烈清楚“心病还需心药治”。他没有找李里“苦口婆心”做挽留工作,而是找到他父亲李勤做工作:“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们全连都是你们的依靠,李里是个好苗子,还立了二等功,他留在部队能有大出息。”
李勤连夜做通爱人的思想工作后,给儿子李里写下厚厚一封家信:“大道理咱讲不好,你最爱唱‘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可不能自个儿遇到事就打‘小算盘’,你妈有我在,放心吧……”
李里留队了,母亲的病情也逐渐好转了。父亲李勤的这封家书被“搬”进旅“亮剑广播”和“亮剑电视台”,成为解决官兵“进退去留”思想难题的生动教材。
教育的时代性不仅体现在内容和手段上,更体现在教育理念上。
旅政委卫星杰说,做好思想工作不能满足于教育“主课堂”,更要借助社会和家庭的“大课堂”,构建起“显性课堂”与“隐性教育”相互补充、互促互进的全新格局。
某旅发射营营长尹东带兵有一套,能把思想工作做得“润物无声”。老兵于清泳的媳妇带着4岁的儿子到部队,说是来探亲,实则劝他转业。一天,孩子玩耍时被门挤破脚趾,缝了10来针。打破伤风针时他们才发现,孩子是过敏体质,需要注射抗过敏疫苗,部队医院却没有这种药。
尹东得知消息后,跑了驻地7家医院。一无所获,他又连夜打车赶往省城。
凌晨4点,尹东带着疫苗敲开于清泳家门,小两口感动地呜呜哭了。几天后,于清泳媳妇收拾行李回家,临走时说:“这么好的营长,你跟着他好好干吧!”
教育者先受教育,塑人者先塑造自己——
既要“传道授业”,更要“立身为范”
“这次施工会战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动员教育我也不想讲大话喊口号,搞掘进我当先锋,有险情我来殿后,打赢这一仗,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
“龙宫”深处粉尘弥漫,工兵营营长沙子呷正在进行临战动员,几句话讲得官兵热血沸腾。
这位黑黑壮壮的彝族营长,当兵17年,14次担任突击队长,10余次带领战友战胜塌方,13次拿下施工“老虎口”,6次立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经常用这样一句话与战友共勉:“我们导弹工程兵,驾驭的是机械,掘进的是意志,直面的是生死,扛起的是忠诚!”
“营长就是一本书,行动就是最好的教育,他说啥我们都信!”三级军士长王涛说。身先士卒、立身为范的形象和威信,已成为沙子呷开展思想教育的“品牌效应”。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人们都知道“舍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教人者顺”的道理,可为啥个别教育者“说功好、做功差”,甚至出现“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现象?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火箭军考核评比各级优秀政治教员,立起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自律严、人格正等道道“门槛”,真正让为人做事从教统一、学养涵养修养兼备的教育者登上讲台。
在火箭军部队采访,无论是大漠戈壁、深山密林,还是岩层深处、发射架下,总能感受到教育者“知行合一”的巨大力量。
面对调整改革,某基地把教育融入“我讲的是我信的、我信的是我做的”主题活动,用带头服从改革大局、带头宣传改革精神等“五个带头”树起好样子,“讲别人的故事激励自己、讲自己的故事启发别人”成为思想教育一道新风景线。
某旅执行重大演练任务,发射三营营长请假不在位,教导员杨俊军政一肩挑,带领全营出色完成任务,还总结出“强化营一级前沿指挥所功能作用的十条具体措施”等经验。
2019年,杨俊被评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官兵说,跟着这样的带兵人,就能打胜仗。
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
“欣赏”之下出好兵,“信任”磨淬刀尖子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当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这句话,被“常规导弹第一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李正基深深记在脑子里、用到教育中。
一段时间以来,新冠肺炎蔓延,社会上出现“囤货居奇”等消极丑恶现象,很多官兵对此义愤填膺、深恶痛绝,甚至有的“由点及面”,如同鲁迅笔下批评的“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
李正基组织研究疫情防控期间思想教育工作,明确一个观点:鼓舞引导官兵“正眼看世界”,学会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形势,让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心灵。
思想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眼光”决定教育成效。年初以来,火箭军筹备开展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会,军营处处春意盎然——
某基地大力推开“我为部属点个赞”为主要内容的赏识教育,开展“为部属打CALL、为战友点赞”活动,倡导“用鼓励代替训斥、用微笑代替冷眼、用体贴代替责难、用引导代替讽刺”等教育方法,战友之间“品质优点互相亮一亮、特长绝活互相秀一秀、工作实绩互相评一评”,部队正气充盈,官兵信心满满。
某旅“导弹发射先锋营”流行一句话:“好树靠栽、好兵靠带,进了一营的门,决不让一个人掉队!”战士周景林,脑瓜子聪明却懒散孤僻,连队干部与他母亲写了20多封信交流,共同温情感化,最终将“重点人”培养成了“神瞄手”,多次在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
被称为“导弹兵王”的二级军士长何贤达,荣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一等功。他说:“没有组织信任,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一次,何贤达在操作中发现异常现象,想动手检修又怕惹麻烦担责任,营领导给他鼓劲:“大胆去干,有成绩算你的,有责任我们担!”很快,何贤达找出了设计缺陷,提高了装备可靠性,受到上级肯定表扬。
看到一名名导弹精兵在点赞和鼓励中活力迸发,记者相信,他们会坚定而自信地按下为青春点火的按钮,带着梦想在强军征程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