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气节犹如蚌之珍珠


■乐 其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失去了气节,无异于行尸走肉

评书大师单田芳从艺60余年,传世的各类评书作品达100余部。有人曾问他,说书应该怎么说?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梅兰芳与杨小楼的故事。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梅兰芳送杨小楼回乡。到运河畔,杨小楼问梅兰芳还唱戏吗?梅兰芳说不唱了。杨小楼说我也不唱了,演了一辈子忠臣孝子,不能临了失节。说完这番话,二人在码头上最后演了一出《霸王别姬》。一年后,杨小楼病故,而梅兰芳也蓄须明志。

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不仅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而且涌现出许多讲品行、重气节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屈原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句有口皆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吃嗟来之食”等故事家喻户晓。

所谓气节,指的就是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正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的气节,既表现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慷慨赴死、在所不辞,也表现在对自己内心秉持原则的坚守。历史上,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留下的作品《乞米帖》,其实是一个借条。当时,唐朝社会受安史之乱重创,又恰逢关中大旱,江南涝灾,加之宰相元载推行“厚外官而薄京官”的俸薪政策,导致为官清廉、拙于生事的颜真卿生活异常拮据。他带头一日三餐以粥度日,数月之后,罄竭瓢空,遂决定借米。向谁借呢?他不向朝廷申要,不向奸佞求要,不向显贵索要,而是向为人耿直、忠厚孝悌的好友李太保乞告。宁愿举家食粥,向挚友借米,也绝不愿失掉清白为官的气节。

泰戈尔说过,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展示自身之中最上乘的东西,那就是这个民族的财富——高洁的灵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一批又一批有风骨、有气节、有操守、有胆魄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面对敌人无所畏惧、敢于亮剑,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冲锋陷阵,面对诱惑心有戒尺、不为所动,面对名利心如止水、视若浮云。当成千上万的个人气节组成一个民族的气节时,它挺起的就是民族的脊梁,光耀的就是高洁的灵魂,创造的就是人间的奇迹。

毛泽东对岳飞的“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的名言做过精彩的点评:“是呀,过去岳飞讲文官不要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太平矣!这句话有片面性,因为它缺了一面,好像文官不要钱,但是可以怕死;武将不怕死,却可以要钱。我们解放军则是文官既不要钱,也不怕死,武官既不怕死,也不要钱,这样岂不更好,天下岂不更太平!”不怕死是气节,不贪财也是气节。军人既要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又要做到正气凛然、一尘不染。守住了这两条,军人就有了“主心骨”“定盘星”,在履行职责和使命中,就能够心存定力、心有所依,时刻警惕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永葆军人本色和革命气节。

对于一只蚌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珍珠,失去了珍珠,蚌就失去了意义;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失去了气节,无异于行尸走肉。气节犹如蚌之珍珠,不能不倍加呵护和恒久坚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