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大雪堆成“天安门”


■本期观察 董晨阳

这里是一个海拔4338米的西藏哨所,距离北京很远,差不多4000公里。

下士谢仁贵是贵州人,今年21岁。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他,一直有个愿望:去北京看看。

18岁那年,小谢入了伍。人生没能“一路向北”,却转乘数次交通工具来到雪域高原。天安门没看成,倒是把雪山看了个遍。

刚到哨所,小谢巡逻经过千年冰川,眺望雪峰鬼斧神工,胸中也有千沟万壑,他会在朋友圈发一张图片:“欢迎来到‘纳尼亚’。”

在这个内心纯粹的小伙子心里,为梦想远行,应该心无旁骛,既然来到高原,梦想就在脚下。

生活终是静水深流。去年底转晋士官,小谢已3年没能在家过年了。

今年春节过后,雪山上的雪,一场接着一场,哨所附近的积雪有一人多深。那天,哨所组织大家清理积雪,正抡着铁锹,在前方带队的哨长尹洪文突然问小谢:“过完年又长一岁了,有啥新年愿望吗?”

新兵还未下连,谢仁贵是哨所年纪最小的兵。尹洪文把他当亲弟弟,言语中透着关切。

“我想国庆节休假去北京看天安门。”小谢脱口而出,又兀自思考了片刻说,“还是回家吧,那时候家里秋收正忙着,需要人手;而且北京太远了,走一趟下来花不少钱呢。”

那天晚上,尹洪文躺在床上想了又想,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帮小谢圆梦。

翌日,一大早还没吹起床哨,尹洪文就匆匆忙忙跑到小谢床边:“赵磊今天不舒服,你上午替他站个哨。”

披上衣服,戴好装具,小谢走出宿舍门。等他走出哨楼,尹洪文把哨所战友全都喊出来,兴高采烈地说:“小谢3年没回家了,既然他想看看天安门,咱们就在雪峰上造一个‘天安门’出来。”

说干就干!六七个人立刻找来工具,堆雪、抹平……其他人拿来抹刀准备制作雪塑。尹洪文呢,主要负责设计,还不时向雕刻雪塑的战友提点意见。

观察哨在山顶,谢仁贵一守就是3个小时。战友们为了赶在小谢下哨前给他个惊喜,连早饭都没顾上吃。

大家正忙着,人群中不知谁问了句:“哨长,你去过北京吗,见过天安门吗?”

尹洪文脸一红,大家乐了:原来,他也没亲眼见过天安门。

“来!加把劲儿,按我说的准没错。”尹洪文一边指挥,一边四处找材料——没有旗杆,他就找来训练用的标志杆;没有装饰品,他把山下送上来的一对小灯笼拆下来,装在了“天安门”上。

就这样,在全哨所官兵的齐心协力下,“天安门”终于屹立在了山巅哨所营区外。

不一会儿,小谢和二级军事长王前下哨了。来到“天安门”前,尹洪文带着战友们列队欢迎,下士王广源笑出了声:“这是哨长帮你实现愿望呢!”

那天傍晚,有人看见谢仁贵独自一人,对着“天安门”城楼,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