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海的医务勇士和建设者在武汉奋战之际,当上海的“无名雷锋团”和“活雷锋”吴仁杰从全球为湖北募捐医疗用品时,我看到了窦芒编著的新作《情怀——雷锋文化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这些最新的“上海雷锋”,却使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国际大都市几十年生生不息的学雷锋之火,为上海多姿多彩的“雷锋文化现象”景仰,更为作者深深的雷锋情怀所感动。
窦芒曾经是解放军报的特约记者,在军报发表过很多优秀作品。后来走上了领导岗位并从部队转业到上海工作直至退休,但军队“老新闻”的敏锐思维没有变,他作为上海“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的雷锋情怀没有变。多年来,窦芒以善于发现的“新闻眼”,一头扎进书报堆,查阅上海20世纪雷锋宣传的印迹。他走街串巷,寻找雷锋雕塑、雷锋场馆、雷锋路牌等文化标志。他走访雷锋当年老连长虞仁昌、“活雷锋”陶依嘉、情系希望工程20多载的吴仁杰等先进典型,探寻“雷锋传人”的传承之路。他一次又一次来到南京路军民学雷锋现场,探究这项活动为何37年花开不败……功夫不负有心人,新闻就在脚板下。一部近20万字的《情怀——雷锋文化在上海》就这样问世了。
全书由“篇首”和八个章节组成。“篇首”先声夺人,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上海,最早发表毛泽东主席学雷锋题词的城市。大家知道,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最早发表在1963年3月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上,但是,1963年3月1日《新民晚报》就刊发了毛主席、周总理的学雷锋题词。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雷锋生前所在运输连八班班长刘景凤当时在镇江一所军校上学,他充满深情地写了一篇回忆雷锋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原南京军区领导看到后抽调他到上海做报告。2月27日和28日两天时间,他分别为驻沪陆海空军和公安部队举行雷锋事迹报告会。在这个时间里,上海共青团市委领导已接到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的通报,看到雷锋战友的报告在上海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就向市领导和部队首长请求邀请刘景凤班长在市文化广场举行雷锋事迹大型报告会。3月1日这一天,一万多名上海青年聚集在文化广场,会场两侧已挂上了毛主席、周总理题词,人们情绪高昂,会场掌声雷动。3月1日的《新民晚报》刊登了这个活动盛况,消息标题是“文化广场今天上午激情昂扬,万余青年听了雷锋事迹报告”,而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也刊发在这期报纸上。时隔半个多世纪,这个新闻披露出来依然令人激动,足见上海人民对领袖题词的强烈反响和学习雷锋的巨大热情。
历史的发展并非总是在高潮中前进,学雷锋的群众性活动也在潮落潮涌中向前。窦芒在占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用碎玉穿珠之法,全方位多层次描绘了一个充满着雷锋情怀的上海大世界。读者从八个章节中可看到:“雷锋展馆——构建道德圣殿”“雷锋塑像——铸就永恒丰碑”“雷锋收藏——挖掘精神资源”“雷锋学校——开启人生课堂”“雷锋图书——创造出版之最”“雷锋连长 ——难忘灿烂笑脸”“雷锋团队—— 彰显城市温度”“雷锋传人—— 爱心播撒申城”,每章又由若干生动故事组成,就像新时代全民学雷锋大潮中的一朵朵美丽浪花。书中展示了上海独特的“雷锋现象”:分布于上海都市的毛泽东旧居雷锋驿站、崇明雷锋纪念馆、雷锋收藏沙龙、地铁雷锋展馆、公园里的雷锋墙、广场上的雷锋雕塑,以及大学里的雷锋馆、小学里的雷锋精神体验馆等。不同年月出现的这些雷锋载体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书中探访的雷锋当年老连长虞仁昌,年逾九旬永记“雷锋灿烂般的笑脸”,几十年如一日学习雷锋精神,用生命传播雷锋精神。书中记录的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上海人物、最美志愿者陶依嘉、吴仁杰等雷锋团队和雷锋传人,为社会、为他人做好事、送温馨……从他们的身影能够领悟“雷锋精神,人人可学”的真谛……
从宣传学雷锋的好人好事到研究雷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凡有雷锋情怀的人都走上了这条道路,窦芒也是这样。明代大儒张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因为言简意赅,志愿高深,在历史上经久不衰,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奋斗目标。弘扬雷锋精神不单纯是一项宣传工作,不仅仅就是写写稿出出书讲讲课,而是为芸芸众生树立道德楷模,为中华民族建设道德大业。
在大上海探寻雷锋文化景观,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很有说服力。在一些人的眼里,学雷锋是农村的事,基层的事,老百姓的事,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讲学雷锋似乎“档次不高”,也推不动。其实,持有这样想法的人才是“档次低”。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向雷锋墓敬献花篮,他深情地说:“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是一脉相承的。”上海是我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二大都在这里召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追求。雷锋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美好追求,成为“中国好人”的化身,崇高道德的象征。历史是无数的“小人物”创造的,“小人物”可学习可复制也可超越。雷锋是中国人民所喜爱的小人物,也是世界人民所喜爱的小人物。雷锋的事迹和日记传到了150多个国家,在抚顺雷锋纪念馆,数万外国友人在雷锋像前留言,其中有人写道:“雷锋属于世界”“雷锋可以使世界更美好”。
作为“东方明珠”的上海,从当年最早举行雷锋事迹报告会,到如今每月20日早晨在南京路上开展学雷锋便民活动,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啊!上海,半个多世纪持久深入开展全民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中保持了崇德为善的城市之风,在人流滚滚中塑造了市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说,雷锋精神已经成为这座国际大都市的一张闪光的“精神名片”。记录这段历史,探究这个文化现象,正是这本书的宝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