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寒风把阴霾席卷而去,冰雪过后,江城迎来了难得的晴空。”
“隔离在家,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拿起手机搜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告。”
“2020年2月17日0时至24时,全国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886例,其中湖北省1807例。”
“我默默读着上面的数字,心想,情况比昨天好,希望越来越好。”
上面这些文字,是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讲师高杨予兮的日记内容。家在武汉的她,用一组日记记录了从放寒假回家到现在,这一个多月身在疫区、面对疫情的所见所思所感,发表在国防大学自媒体公众号上。本期“校媒联盟”,摘录刊登这组日记。让我们向身在武汉的老师和同学们隔空喊话:“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1月20日
1月19日,学校放假了。我迫不及待地乘坐当晚的高铁直奔武汉。
武汉是我的家乡,不但具有九省通衢的独特地理位置,在中国近代有着“东方芝加哥”的美称,还是我从小便引以为傲的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我深深记得白云黄鹤的故事,记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更难忘繁华的江汉路、现代化的光谷、优雅的东湖、雄伟的长江大桥……一直以来,武汉都是我心中最可爱的城市。
那天,表哥特意开车来接我,他说世界军运会后武汉更漂亮了,有很多地方值得看看。东湖过年有灯会,可以早点订票,听涛景区附近还开了一家不错的餐馆,过年不歇业,有空可以去尝尝。我不无担心地问表哥,听说武汉有流行肺炎,疫情怎么样?表哥说武昌还好,病人主要集中在汉口、汉阳,没听说有认识的人被感染。
我心里踏实了许多,只觉得武汉的冬天实在寒气逼人,尽管温度在10℃左右,但感觉比北京还要更冷一些。但愿,春节会是好天气,家家团圆,暖意融融。
1月22日
没有想到,事情发展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回家后的这几天,先是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首次确认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新闻中病毒感染的人数每天都在上升。公交和地铁开始设置体温检测,公园、博物馆等一些公共场所陆续关闭,东湖灯会也取消了。这让原本漫不经心、都开始准备过年团聚的市民们骤然紧张起来。
舅舅、舅妈、姨妈、表姐一天几次电话,问我和父母怎么样,还缺什么吗?看似平常的问候,隐隐总带着一种莫名的担心。原本对疫情不以为意的表哥特意开车过来,给我们送了一大筐菜。他戴了两层口罩,把菜放在门口就走了,转身时告诉我们:没事不要出门,今年的年夜饭取消了。
我想,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种肺炎到底会有多严重?
1月24日
严重的还在后面。历史会铭记,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这意味着一个有着上千万人口,连接东西南北交通要道的武汉形势严峻,必须关上四通八达的大门,以壮士断腕之勇来阻断病毒向外蔓延。
高速封闭,公交停运,集会取消……显然,这个突然而至的举措让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武汉人错愕不止,整个城市难免有些慌乱。爸爸去超市后回来说,那里人头汹涌,仿佛全城的人都去超市集合了,买单的队伍排得好长好长。我还笑着说:人多说明要过年了,排队说明市民素质高——在我看来,武汉一切秩序井然,附近没有谁感染肺炎,而且,大家也普遍重视起这个病了,我觉得自己很安全。然而,仅仅一天过去,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被通知整个小区隔离,所有人不能出家门。
原来,小区有位老干部前几天因肺炎(高度疑似新冠肺炎)在医院去世了。老人家年近90,从发烧住院到去世不过七八天时间,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做新冠病毒检测。不幸的是,他的儿女亲属、前去探望的朋友以及小区管理人员随后都出现了感染症状。
顿时,我感到全身血液像被凝固了一般,第一次觉得危险无处不在、就在身边。
1月30日
情况一天一变,让我实在有些跟不上节奏。这几天,又听说有两位邻居老人因为感染肺炎去世,心里很难过。特殊时期,他们的离去甚至无法得到更多的缅怀,近在咫尺,我们也只能盯着微信群里的那一条条信息愕然唏嘘。
表哥来电话说,他姑姑因为去医院开药而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因为医院床位不够,只好自己在家隔离。这下,我家电话又响个不停,这个说要去送药,那个说有什么偏方可以试试,甚至为如何消毒和通风的问题争来争去。
我担心,疫情会怎样发展?我和家人会不会中招?我还能不能按时返回学校?幸好,每当犹豫和动摇的时候,都有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及时帮助和指导。他们给我打电话、发微信询问我在武汉的情况,怕我心理压力大,还时常发来一些逗乐段子和健身视频,让我安心留守、注意防护。
1月30日,我收到了大学给滞留在湖北干部的慰问信,信中亲切的问候、细致的叮咛既让我感动、感激,又觉得十分愧疚,这样让首长和同志们操心。虽然还有许多担心,也不知道自己周围究竟有多少病人,但有一点我们都清楚,保护好自己才能不给社会添麻烦,听组织号令,坚决不出门。
2月8日
元宵节到了,小区已经隔离了整整半个月。
其间,有院里的住户们反映家里生活物资不够了,也有一些慢性病人需要复诊、拿药,还有人提出家里的狗几天没遛了,能不能允许出门。
这些平时看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如今都变得异常困难。由于封闭式管理,物流、消毒、采购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提前预订,三四位管理人员担负起了几百户人家的生计。从买菜、开药、拿快递,到统计人员信息、消毒、量体温,间或还要承担起为独居老人修水管和换灯泡等“重任”。看他们那么忙,我曾询问是否需要帮手?能不能为大家做点事?他们用家乡话简短又郑重地回答:“冇得事,莫瞎跑就行。”
从2月2日开始,解放军驻鄂部队承担起武汉市民生活物资配送任务,首批共有130辆军用卡车、260多名官兵参与。这大大缓解了武汉市内物资运输的压力,更多的快递和外卖得以上岗复工。社区管理人员的压力也减轻了一些,每天上门时,他们的黑眼圈似乎也没那么重了。
2月16日
眼下,武汉抗疫形势依然严峻,但经过前期的紧张慌乱后,医疗和城市运转逐渐适应了“战时”状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相继建成,十多家方舱医院和宾馆隔离点也逐步启用,还有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向武汉“逆行”集结。
据统计,援助湖北的医护人员已接近3万人,其中军队医务人员有4000人。目前,湖北省已有5623例治愈出院,其中武汉市2915例。
现在,我已经在疫情中的武汉度过了20多天,每天上午向单位报告健康情况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但无论我说多少次“我很好,请放心”,都还有下一次的“还好吗?”“多保重!”这许许多多的牵挂让我感到安心,也更加迫切地希望武汉快快好起来,让我能坦然地告诉关心我的人:“我很快就回来。”
还记得钟南山院士对记者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我相信,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应对危机的能力无可比拟,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决心无往不胜。春暖花开时,山河定无恙。
图①:作者在家中坚持学习。
图②:作者的爸爸在阳台锻炼。
图③:飞雪中的武汉。
图④:社区帮忙采购的部分消毒液和口罩。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