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把批评人形象地比喻为“刮胡子”。作为班长,我坚持严是爱、松是害,对班里的战士一向都是严格要求,经常“刮”他们“胡子”。
但后来我发现,对待部分表现不好的战士,有时候狂风骤雨般的批评没啥效果,而既批评又表扬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新兵下连后,列兵小李就成了我的重点“关注”对象。为啥?提起他,我有一肚子的不满:工作标准不高、训练不够积极、为人莽莽撞撞,生活上还不注意个人卫生。在我眼中,他就是个“刺头兵”。
“又‘冒泡’,怎么次次都有你?”每次小李出错,我都会严厉批评。而小李却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没过一会儿,就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感觉,他对我的批评已经产生了“免疫力”。
怎么办?就在我一筹莫展之际,指导员刘超为我支了一招:何不试试给批评涂点“肥皂水”。
见我一头雾水、满脸疑惑,指导员解释说,心理学上有个“肥皂水效应”,意思是将批评夹在赞美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从而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就像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先涂些肥皂水,这样刮起来就不会感觉刺痛。指导员的话让我恍然大悟:以前只知道批评人,为啥不表扬人家的闪光点呢?
一次,营里组织内务卫生突击检查,小李又“冒泡”了。为了不被查出问题,他慌乱中把杂物一股脑塞进内务柜,然后在外面盖上一层毛巾做掩饰,被当场识破。连队当天就被通报批评,内务标兵的流动红旗也被营里收走。
这一次,我没有急着批评小李,而是先对他维护集体荣誉的初衷表示肯定,随后才指出了他的错误。小李感到有点意外,但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内疚与自责。
不久后,连队组织炮闩分解结合训练,小李不仅速度慢,还险些将装备零部件损坏。我没有一味责备他,而是鼓励他说:“你最近战术训练考核成绩不错,希望其他方面也能像战术训练一样好。”
点滴“肥皂水”渐渐起了效果,他逐渐找回了自信,改掉了许多不好的习惯,工作也越来越认真。
“批评是门学问,给人‘刮胡子’先涂点‘肥皂水’,会让批评取得更好的效果。”连务会上,我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一些年轻战士存在逆反心理,要学会刚柔并济,才能帮助他们在军营里成长成才。不少班长骨干当场对我的观点表示赞同。
这不,经过我的“肥皂水疗法”,小李进步明显。在最近一次军事综合周评比中,他不仅摘掉了倒数几名的帽子,还跨入了“进步之星”行列。
(本报记者陈 利、通讯员童祖静、胥婉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