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体育/广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因俱乐部经营困难,9家俱乐部告别中国足坛——

中小球队如何跨越寒冬?


■秋 锦 本报记者 马 晶

2月的北京,春寒料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与此同时,中国足球也正在经历着一次严峻的挑战,9家中甲、中乙俱乐部选择退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新赛季的联赛何时开赛尚不得而知,然而也有一些球队和球员或许将无缘新赛季的比赛。

根据中国足协官网显示,共有9家俱乐部没有按照足协的要求提交《2019年俱乐部全额支付教练员、运动员、工作人员工资奖金确认表》,分别是中甲的上海申鑫、四川隆发、广东华南虎和中乙的南京沙叶、福建天信、大连千兆、银川贺兰山、延边北国、吉林百嘉,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球队将消失于2020赛季的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版图。

其实,为了给这些俱乐部机会,中国足协将提交确认表的日期一拖再拖,给出了半个月的缓冲时间。尽管如此,仍然没能阻止寒冬的到来。

中甲、中乙球队举步维艰,在足球圈里早就不是秘密。对于很多中小型俱乐部来说,几个赛季以来他们的收入没有得到提高,还要面对越来越高的球员薪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

俱乐部的“退出潮”,无论是对球员,还是对于中国职业足球的联赛体系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对于球员们来说,俱乐部解散意味着他们需要寻找新东家。目前,这些球员已经错过了其他俱乐部引援试训的最佳时间,再加上受疫情影响又无法前往球队试训,有部分球员可能会面临无球可踢的窘境,甚至被迫退役。

俱乐部退出对于职业联赛的打击不可估量。中国足协曾经表示,要将中超联赛打造成为仅次于五大联赛的世界第六大职业联赛,还要在2025年之前将中超联赛扩军至18队,中甲联赛扩军到20队,中乙联赛则计划从32队增加至48队。

如今看来,这个计划实现起来难度不小。中甲和中乙联赛能够维持当下的球队数量都颇为不易,更不必提扩军了。中甲联赛、中乙联赛是中国足球培养青少年人才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些低级别联赛举步维艰,那么中超联赛和国家队的本土人才库从何而来?

“目前中甲、中乙面临的挑战很多,如果我们不能可持续健康地发展联赛,中国足球的根基就有可能发生地震塌方般的变化。”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中国足球寻寻觅觅很多年,却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改革,或许是唯一的出路。但如何改,这显然需要智慧。

先搞青训,再走职业,中国足球并非没有成功的样本。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扎根青训十年,培养出了足够的青少年球员之后再逐级参加中冠联赛、中乙联赛,一步步走上职业化道路,这或许才是中国足球真正的出路。

低级别联赛是职业足球的基础,如今很多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却与之背道而驰。投资人为了获得更多的曝光,通常会选择先买职业球队,然后再补充青训梯队和训练基地。这就导致俱乐部在承担职业球队巨额开销的同时,还要为球队的“塔基”买单。在这样的模式下,球队的青训还没有看到回报,职业球队就已经撑不下去了,整个俱乐部几年的努力也随之付之东流。这样昙花一现的足球俱乐部,不仅消费了球迷的热爱,也对足球文化的培养不利。

近年来,中国足协针对职业联赛进行了多项改革。无论是青训梯队的搭建,还是U23球员政策的推进,这些政策确实在国家队层面上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改革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小型俱乐部的生存空间。当一个俱乐部的一线球队生存都困难的时候,俱乐部能投入多少精力认真做青训呢?用从没接受过职业足球培训的中学生来冒充青训梯队,几乎成为了球队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只有尊重足球规律,足协的各项改革才能落到实处。经过几年表面繁荣的中超联赛之后,我们万万不能被蒙住了双眼,中国足球到了该冷静下来审视和改进联赛中的问题的时候了。

上图:广东华南虎队外援穆里奇(中)在中甲联赛比赛中。

新华社发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