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三年前开始,西藏军区总医院派出医护人员长驻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隆噶尔乡。近日记者跟随该院补给车队走进隆噶尔——

二百多条哈达编织的“勋章”


■本报记者  李佳豪  通讯员  赵才华  丹增强巴

875公里的高原山路究竟有多远?记者手机上的答案是:“34623步。”

新春时节,记者跟随西藏军区总医院车队,前往日喀则市仲巴县隆噶尔乡。此行是为常年坚守在那里的该院驻乡医疗队补给物资,并进行人员轮换。

当天上午9点发车,抵达途中夜宿点已是晚上8点。因没有信号而沉寂了一整天的手机,突然丁零作响。记者查看,不禁惊诧——分明坐了一整天的汽车,手机却显示“走”了19000多步?

“步数是被山路‘摇’出来的。”带队的该医院一名科室主任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去隆噶尔乡驻乡时,受高原反应和晕车双重折磨,一路上差点把胆汁都吐了出来,“好在现在习惯了,忍忍也就过去了。”

次日下午4点,车队抵达隆噶尔乡卫生院,记者再次拿出手机。加上当天的步数,875公里的崎岖山路,总共“摇”出了34623步。

34623步,这或许正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

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隆噶尔乡,长期没有专业医生。2017年,在一次巡诊中得知这一情况后,西藏军区总医院党委决定派出医护人员长驻隆噶尔乡。

采访中,驻乡军医杜翔讲起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天清晨,一名藏族同胞急匆匆跑到卫生院,哭着请杜翔救救自己的女儿。紧急赶到藏族同胞家中,杜翔发现这名女童已陷入昏迷,生命危在旦夕。发热抽搐、颅内高压、瞳孔不对称……经过初步检查,他判断这名女童患有结核性脑膜炎。

抢救、用药、连夜转诊……15个小时后,女童被送到日喀则市医院救治,转危为安。事后,一位上海援藏医生评价说:“这是一次教科书式的抢救,若是前期处理不得当,女童极有可能在转诊途中就出事。”

“这里确实很苦,但我们既然来了,就要把工作干好。”驻乡妇产科护士朱喜丽说。

她告诉记者,在海拔4780米的隆噶尔乡,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冬天。洗衣吃水,要到几公里外的河边去挑;做饭取暖,要用牛粪生火;打个电话,要喘着气爬上山头找信号……“不过最难的,是如何真正把工作做到藏族同胞心里去。”

由于习俗不同,最开始,隆噶尔乡的藏族同胞对于妇幼保健工作有些抵触。朱喜丽拉着翻译挨家挨户去做宣传。好几次,她站在齐脚脖的积雪里,隔着门缝为怀孕的藏族妇女耐心讲授保健知识。

最终,朱喜丽用真情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从首次为孕妇进行产检,到帮助接生第一名新生儿,驻乡2年多来,朱喜丽亲手迎接了178个新生命,隆噶尔乡婴儿死亡率大幅降低。

真情换真心。朱喜丽即将返回拉萨,记者看到她的行李箱里满是洁白的哈达。一数,有200多条。“都是藏族同胞送的,这是我的隆噶尔记忆,也是我的‘勋章’。”朱喜丽说。

得知几名军医即将返回,许多藏族同胞带着酥油茶和风干牛肉,捧着哈达,自发前来送行。隆噶尔乡党委书记加措告诉记者:“乡亲们都说,感谢亲人解放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