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疫情防控看战场饮食快餐化保障


■钟 飞

引言

2020年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抗疫战线后方,一大批餐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快餐保障优势,在饮食物资调配、快餐配送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合力筑牢疫情防控基石。从军事角度看,饮食保障的快餐化运作模式对未来战场保障带来诸多启示。

营养就是战斗力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可口饭菜是能量补给,亦是精神鼓励。国家卫健委发布防控新冠肺炎营养膳食指导,众多企事业响应“抗疫人员饮食保障行动”,用营养健康助力战“疫”一线。“食品是战术武器”,饮食保障是维持和增强部队战斗力的基石。未来战场环境恶劣,敌我对抗激烈,对饮食保障的时效、质量和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能否“供得上”与“吃得下”,不断优化野战饮食结构和质量,既要高能量高营养,又要体积小重量轻,还要品种多口味好,成了战场饮食保障的难题。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就是针对未来战争饮食保障需求,从被动式保障转化为主动保障,从简单的量的累加转化为质的跃升,平衡野战食品的味道与营养,从口味相对单一到科学营养搭配,实现口味多样化、品种系列化、内容营养化、功能多元化、食用配套化的目标要求,从吃饱吃好转变为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战斗力。

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模式的确立与普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野战食品的可接受性以及连食性。应按照系统化、模块化、规范化的要求,打造满足不同作战任务保障需求、可灵活选用、系列配套的全场景运用食品体系。按照体系化、集成化的理念,设计满足不同任务场景能量与营养需求的快餐化餐谱体系和装备器材运用方案,逐步实现饮食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多梯次和野战食品系列化、餐谱化、热食化。建立基于官兵饮食消费大数据的野战食品餐谱迭代更新机制,不断提高餐谱对官兵饮食习惯的适应性与匹配度,并根据反馈意见,持续更新野战食品餐谱。研发先进食品保鲜技术、自加热技术以及改善口感、可接受性的新工艺;平衡野战食品货架期与口感,可根据食品的功能定位、训练食用规模、应急生产补充能力等因素,灵活设定不同野战食品保质期限,进一步提升食品的适用性、可口度。

快餐化引领变革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饮食保障是基础。通过一线医护人员反馈得知,面包等快餐食品在一线人员中需求很大。现阶段医护人员时刻奋战在抗疫一线,分时段用餐、错峰用餐,既要用餐快捷方便,又要保障用餐安全。快餐易于存放、安全卫生、食用便捷,已成为抗疫一线人员的首选。未来战争节奏加快,部队机动频繁,对战场饮食快速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快餐化保障模式,则是实践方便快捷理念的创新性突破成果。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一模式的构建已经不仅仅是要素的重新整合、流程的重塑,而是一种整体性的实践变革和保障生态的创新重构。

快餐化保障的精髓,体现在“快”。战场饮食保障须与作战体系无缝衔接,根据部队作战特点与保障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模式,实现快速制作、快速前送、快速分发、快速用餐、快速清痕的目标要求,以解决战场热食保障难题,有效应对信息化战争战场饮食保障面临的挑战,切实提高其对战斗力的体系贡献率。应立足实战,把战场上的吃作为提升战斗力的任务来完成,按标准能量、营养供应,为作战提供坚强的“胃动力”。加快构建“五快”保障体系:改革饮食保障结构,优化饭菜品种,供应成品化野战食品,达到快做;尽量为一线作战分队供应餐份化、标准化食品,实现快分;为基层配备无人化、智能化前送饮食装备和炊事器材,打通饮食保障“最后一公里”,实现快送;为官兵供应配套化、便捷化食品,确保吃得下、吃得快;采用易降解包装材料,能够快速消除餐厨垃圾,实现快清。坚持“吃饭也是训练”,把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实战化训练纳入部队军事训练体系,确保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

创新驱动是硬核

在疫情防控关键期,面对封控交通不便、众多餐饮企业暂停营业、饮食需求点多量大等困难,抗疫人员饮食保障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实现线上网络点餐与线下精准配送相结合、机器人炒菜、无人配送等,有效解决一线医护人员饮食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和传播风险。技术决定战术,战术牵引技术。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变革,既取决于技术本身进步的水平,更取决于其用于军事目的的速度和程度。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不仅是去灶减菜、“换换平台”,更是思想观念、模式方法等全面创新;不仅是现有力量简单技术改造、线性发展,更是人员装备、编制编成、数据算法、信息系统等体系创新,必须适应我军未来战场保障需要,坚持保障与作战、技术与战术双向靠拢,打通勤务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创新发展链路,推进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创新范式的根本转变。

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是一项基础的系统性工程,具有工作量大、技术密集等特征。应牢固树立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聚合的自觉,探索出一条“需求牵引、技术支撑、试验优化、体系联动”的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设计范式,确保体系创新真正落到实处。坚持顶层设计,强化作战需求牵引,强化计划主导资源配置,将先进技术和战场饮食保障的发展规划相结合,追求建设理念的先进性和技术路线的实用性,合理确定路线图,把握建设进度节奏。运用体系化思维,重点突破“异构集成、互联互通”的应用难题,统筹谋划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改革创新,按照提高作战体系贡献率的要求,整体推进饮食结构、保障方式、野战食品、野战饮食装备器材和保障标准协调发展。着眼适应新体制、建立新标准、创新新模式、推广新技术,坚持数据主导,综合运用智能化装备技术与手段,实现融合共享、人机互动,推进战场饮食保障“二次创新”。

社会化融入战场

疫情发生之后,军地双方同舟共济、紧密协作,部队承担部分生活物资配送供应任务,地方餐饮企业制作并配送餐食,一线医疗队员饮食保障全部实现社会化保障。未来战争体系化对抗需要体系化保障。饮食保障军民通用性强,可利用社会资源和保障力量进一步丰富保障。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是社会经济形态和人们生活方式在战场这一特殊环境上的映射,绝不仅仅是军需决策部门和后勤保障领域的变革,而是一场涉及军地多方整体用劲的综合改革。

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军民协同,就是把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根植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之中,优势互补,充分运用国家和地方优质保障资源和力量,形成军为骨干、民为主体、军民协作的保障格局。应注重健全军民协同保障机制,在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技术转化等方面加强沟通协作,按照部队提需求、政府来搭台、企业搞研发、官兵来检验的思路,将野战食品、野战饮食装备器材科研向社会开放,直接运用地方优质科研力量开展技术攻关,或直接选用地方成熟产品和技术,推进全社会开放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协调发展。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按照优势互补、平台共建的原则,构建军委制定标准、部队提报需求、地方加工配送、军地联合前送的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链条,搭建区域集中筹措资源平台,公开发布需求信息、部队按需下单,供应商直达配送指定地点和区域的军民协同保障体系,保证战场饮食保障快餐化有序实施。强化快餐化保障动员能力,围绕形成完善的战场饮食快餐保障链,完善军队与国家部委、战区与政府、部队与企业多层面的动员协调机制,建立若干具备快餐筹措、物资储备、快餐制作加工、物流配送的保障基地,加强与国家应急动员体系有机融合,确保平战迅速转换。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