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练兵备战看得最重、忧虑最多、叩问最严,对训练条件建设高度关切。要练就要真练,坚持在近似实战环境中摔打磨砺部队;要加强专业化蓝军建设,发挥蓝军磨刀石作用。2020年开训动员令,提出要突出对抗检验,创新对抗方式方法,完善检验评估体系。
号令如铁,鼓角催征。训练基地和模拟蓝军是部队开展各层级各类型演训活动,特别是重大联合性综合性和检验性考核性演训的基本依托,是战斗力生成的枢纽和关键。
锻造用武之力亟须练武之地,训练基地与模拟蓝军建设需一体筹划、整体推进,抓得住就牵住了练兵备战的“牛鼻子”,抓不住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生在伟大时代,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扛起责任担当,这是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必备姿态。
用初心追溯发展源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历史,训练保障随着军事训练发展已走过由简单到复杂的漫长历程。我军训练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启程,从以战代训、把战场作训练场,到新中国成立后阔步迈向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训练基地按照“主要方向优先、具备条件先建、逐步形成体系”的原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成规模成体系,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对抗演练,是发挥训练基地战斗力“孵化器”作用的最直接体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军陆续建立了多个功能特色鲜明的训练基地。1985年,首支“蓝军”模拟营在原南京军区合同战术训练中心组建,使单方面的合同演练转变为逼真的实兵对抗。随后,训练基地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在导调控制、战场仿真、辅助评估、综合保障和基地管理五大系统的基础上,信息化训练条件建设逐步完善,模拟训练、网络训练和基地训练已成为我军主要训练方式。
靠实干铸就强军伟业。言武备者,练为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能打胜仗是我军在新时代的最鲜明需要。新体制因打仗需要而产生、伴打赢需求而发展,训练保障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下迅猛发展。依托训练基地组织联合演训,可促进军兵种之间磨合、战区与军种间交流,可推动战区主战和军种主建的有机结合,可实现各军兵种真正的行动联合,促进打通战争设计、方案计划、实战实训、能力生成到检验评估的链路,有效释放改革红利。
基地演训作为部队训练的高级阶段,须有不同层级成体系的训练场地作支撑,应更新理念、对接战场、优化布局、科技主导、集约集优撬动基地建设转型,重点打造与各战略方向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大型联合训练基地,拓展提升保障军种互为条件训练的中小型场地,把现代战争的特点、机理、样式、战略、战役、战术等在基地承训研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
以创新成就一流军队。军事力量的较量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较量。近年来,我军全力全速启动创新驱动引擎,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网络信息体系,技术领域突破赶超,国之利器横空出世,带动的是国防科技的整体跃升,充盈的是强国强军的底气硬气。
倍感自豪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意识到:大练兵需要大保障,练兵越是热起来、严起来、实起来,训练保障就需要“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
我们应极目未来战争地平线,用创新补短板,破解我军训练基地和蓝军建设的体系布局、规划设计、法规标准、技术水平、运行管理等还没有跟上发展变化,尤其是日益增长的练兵备战需求与训练基地数质量不相适应的矛盾问题。我们应用创新促发展,准确把握“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的原则,加快信息化,前瞻智能化,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训练手段,对接基地建设的未来作战准战场、战法训法检验场和武器装备试验场的基本定位,对接屯兵、练兵和战备的综合功能,对接重要战略方向、新型作战力量和新调整改革部队的需要,对接模拟化、网络化、针对性对抗性手段建设和运用,对接指挥对抗、实兵对抗、全体系对抗训练,谋划布局世界一流的发展蓝图。
“除了胜利,我们别无所求!”展望未来,我军训练基地建设必能有一个明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