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旅生涯最后一次冲锋


■林  铎  本报记者  孙兴维

完成最后一个标本的血液细胞分析和C反应蛋白检测,火神山医院检验科设备管理组组长滕毅终于松了口气。他抬起手腕看表,已经凌晨3点。

“平时大概10分钟能出一个检测报告,在这里可能要两三个小时。”滕毅告诉记者,病区工作的防护要求很高,光标本消毒等前期准备就要一个多小时,为了快速检验出结果,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保障,他和队友已连续工作8小时。

其实,滕毅今年已被列入转业计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请战。“请让我执行最后一次任务,为军旅生涯画上圆满句号。”滕毅的决定得到了同为军人的妻子支持:“你放心吧,家里有我!”

进驻火神山医院后,由于实验室新组建,滕毅一头铆在岗位上,梳理流程、调试设备,主动申请值第一个检验夜班……在他的努力下,目前设备已满足病毒检验的临床需求,他和战友们检测的样本,为科学救治患者提供了保障。

站好最后一班岗,走好军旅人生路。在医疗队,被列入转业计划的还有几名队员。感染五科二病区护士长何红艳就是其中一位。

那天走出病房,何红艳感到有点缺氧。她参加过小汤山抗击非典,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在战“疫”一线冲锋在前。

病区里的护士大部分年纪尚小,第一次进病区前都比较紧张。何红艳主动帮他们检查防护服穿戴情况,确保无误后,拥抱每名护士,并带领他们一起走进病区。由于病区内有严格的区域划分,何红艳只能通过对讲机及时了解各个岗位的情况。“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有疫情处置经验,护士们看到我在,心里会更有底气。”她说。

“请放心,来到这里,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治好你和孩子。”感染五科一病区病房里,一对患者母子情绪激动,医生刘杨华耐心疏导。经过一番问诊、查体,他初步掌握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在他亲切耐心的关怀下,这对母子的情绪稳定下来。

刘杨华因身体原因,已被列入今年病退范围。此次主动申请奔赴武汉,年仅4岁的儿子说什么也不让爸爸走。刘杨华抱着儿子说:“武汉有很多小朋友,他们的爸爸妈妈需要爸爸去帮助。”

接收病人以来,他一天要查3到4次病房。防护服闷得他汗流浃背,长时间佩戴护目镜,脸上被勒出道道深痕。“在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用。”尽管每天的休息时间已经很少,这位老兵依旧觉得时间很紧。

(本报武汉2月14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