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的江主任像年轻人一样拼!”在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护士们已经习惯了江晓静随时出现在病区最危险的“红区”。
在接诊患者最多的时候,江晓静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晚上很少回家,深夜查房之后就直接在值班室打个盹儿,凌晨一两点甚至更晚的时候,还会在微信群中了解患者情况、跟进指导临床护理。
护士长周勤告诉记者,在感染内科病区,近一个月来,大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如果当天收治了病情复杂的重症患者,江晓静就在科里住下,进行密切观察。在抗击疫情初期,科里收治了一位老年重症患者,病情很不稳定,江晓静放心不下,凌晨4时,换上防护服来到“红区”查看。
按照工作安排,江晓静即将被免去科室行政领导职务,可命令还没到,疫情先来了,她第一时间冲上了一线。
“作为一名老党员,江主任带领全科室人员在一线奋战,忠诚践行着人民军医的初心和使命。”医院政委卢海波感慨道。
在江晓静的手机里,记者看到一张图片,上面详细记录了2月5日“3床”“5床”“6床”“7床”患者的输液等“入量”数据和排尿、排便等“出量”数据,记录精确。
在工作中,江晓静严谨细致,注重细节。她关注患者的体温,不仅有常规的定时体温数据,还有日间最高数据和夜间查房的体温记录。
每次会诊,江晓静总是反复嘱咐医护人员:“细点,再细点。”从每天的护理计划,到不同患者的输液速度,她都认真把关,细致到了严苛的程度。
为实现患者治疗方案“一人一册”,江晓静和战友们做了大量细致的临床记录与分析。抗击疫情初期,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套成熟的救治方案。江晓静经常穿着防护服“泡”在病房中,仔细询问不同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感受,认真分析每名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
一次疫情会诊,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10份病情各异的重症患者病历摆放在她的面前。从针对患者当前病情的综合治疗方案,到详细的各类后续预案,她条分缕析,让在场的专家和医护人员频频点头。
“江主任是病毒学方面的专家,这次抗击新冠肺炎,她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江晓静曾留学德国,主攻病毒学,获得蒂宾根大学病毒学博士学位,这些年取得很多业内关注的科研成果。
回想一个月前接诊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时的情景,江晓静和感染内科的同事记忆犹新。凭着临床经验,他们初步判断这种病毒很凶险,第一时间提高了防护等级,有效避免了感染。
努力探索临床救治规律,在相关科室专家的支持下,江晓静带领团队撰写《中部战区总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获得了同行们的认可,也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临床科学施治的效果。
上图:江晓静在查房。
王浩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