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观测者


从事气象专业9年,释放过近500个探空气球的孙金华是一名气象班长兼气象技师,谈起第一次接触探空气球的任务,他至今难忘。

“我连电脑的开机键都找不到。”孙金华对刚接触气象车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学会了开电脑,又不知怎么操作,学会了操作,又不懂气象是什么概念……“简直比登天还难!”初中文凭的他不止一次望车兴叹。

那段时间,来部队教学的专家走到哪,孙金华就跟到哪问到哪。几个月下来,他硬是学会了气象车整套设备的操作。

2016年,单位在海拔4300多米的某地进行远火实弹射击,已是气象专业能手的孙金华带领班内2名成员上阵,他没想到,这次气象保障任务竟如此棘手。

“风速10级!”第一次释放的探空气球没有往天上飞,而是被大风直接吹到地上瞬间爆炸;“再来!”气球成功上天,但连接绳被风吹断,探空仪掉了下来;“继续!”他们决定牵着探空气球用尽全力顺着风跑,但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他们根本“占不了上风”,结果不仅探空仪被摔坏,2名气象员的手都被绳子划开了口子。

风越吹越大,3人想到了办法,将探空仪放进擦炮布缝成的袋子里,用2米长的竹竿把袋子举高,探空气球成功释放。孙金华看着袖口的鲜血,第一次觉得释放探空气球不是件容易的事。

去年进行的一次实弹射击,由于地域特殊,之前从没采集过气象数据,新型气象装备也没有经过高原实测。直到实弹射击当天,他们才有机会采集数据。

那边,实弹射击具体时间未定;这头,高原气象变化万千,短时间内要完成气象站占领、制氢准备、装备调试等工作已不容易,万一新装备出故障,完成任务更是难上加难。

“真是怕啥来啥!”孙金华正要实施探空作业时,气象雷达不转了,他迅速排查——一根二极管烧毁。孙金华当即拆开备件,焊接上新的二极管,尝试启动,雷达重新运转,他再一次准确无误地把气象数据传到了阵地。

打仗岂能出差错?次次惊险,步步惊心,孙金华心里的“不容易”全变成了无形的紧迫感,他担心哪天遇见更大的风,探空气球飞不上天;他担心部队装备更新太快,有了更先进的装备自己却上不了手;他担心明年服役期满,离开部队后再也不能执行气象保障任务……

孙金华的微信昵称叫“坚持”。他要一直在雪域高原坚持下去,无怨无悔。

印象

沙场外的“千里眼”

■指导员 苏万虹

平时说话快人快语,干起事来稳重利落,孙金华是一名值得信赖的战友。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一股脑扎在专业上的那股劲。问他为啥这么拼,他总说:“平时训练多较真,战时就多一分打赢的把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