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血肉与钢铁


■刘恒武

70年前,十八军将士凭着让江河让道、让雪山低头的英雄气概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将五星红旗插上雪域高原,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世界屋脊。

西藏军区某炮兵旅官兵传承弘扬“老西藏精神”,寻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勇闯生命禁区,阔步踏上新时代强军征程。当被问到,置身高寒缺氧强风沙的艰苦环境,能不能吃下这份苦?面对专业上的险关隘口,能不能啃下硬骨头?他们的回答是:我相信,我能行。

本期采写的4位战士,都来自这个炮兵旅。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一次次面临风险和挑战,最终练就出过硬本领,用行动书写担当。

入伍10年在驾驶岗位上工作了8年,雷晓强执行任务总里程10万多公里,跑遍了西藏大部分地方,不管道路多险峻,不论遇到的情况多复杂,心细如发的他驾驶的车辆没发生任何事故。每次遇到车辆故障,他总是冲在抢修的第一线。

入伍之前,翟泽超就是一个爬山爱好者,西藏连绵的群山,恰合他的“胃口”。走上测地岗位,他有了更多爬山的机会。测地任务的艰辛,让他吃了不少苦头,但他没有自我否定半途而废,而是锲而不舍,将足迹镌刻在雪山之巅,成为风雪里的“攀登者”。

孙金华是旅气象专业的小能手,从事气象专业9年,释放过近500个探空气球。曾经,他凭着一腔热血,遇狂风不退,屡败屡战,最终成功释放探空气球。关键时刻,他化险为夷,展现一名老兵的过硬担当和过硬本领。

王光兵从有线兵专业调整到无人机飞控技师岗位,在教员指导下,作为主飞操作员完成“首飞”后,他想得更多的是啥时候能“丢掉拐杖”自主飞行。历经一次次与风雪的较量,他成功跨界成为一名优秀的无人机飞控技师,将梦想由地面放飞天空。

雪山再高,终于足下;风雪再大,归于指尖。他们在西藏服役时间最短的也有7年,捧读他们的故事,我们能感悟到高原军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更能体会到硬本领是在一次次刻苦的训练中磨炼出来的。

看,雪域边关上的钢铁长城,是高原军人用血肉之躯铸就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