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与茶树一样,只有经受艰苦环境、“吃劲”岗位、繁重任务的重重考验,才能锻造出有分量、有价值的人生
有道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喝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位置。笔者是一名老茶客,对茶可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从多年的喝茶经历中,不仅体会到喝茶的种种好处,而且领略到茶文化的真谛与奥妙。
陆羽在《茶经》中将茶树生长的土壤分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你看那百年老茶树多是扎根于瘠岩薄崖,成长于荒山野岭,缺少肥田沃土的滋养,却能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正是这种甘于扎根烂石、饱经风霜雨雪的历练,成就了好茶的品质。
人的成长与茶树一样,只有经受艰苦环境、“吃劲”岗位、繁重任务的重重考验,才能锻造出有分量、有价值的人生。黄文秀勇于走出“舒适地带”,在扶贫一线从学方言到学干农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很快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年轻干部要想尽快成长起来,就要到基层、到一线去“墩苗”,而且还得有几次“热锅上蚂蚁”的经历。现实中,有的人习惯蜗居在温室里,怕经风雨见世面,终究难以担当大任。事实证明,“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一泡上等好茶,除了生长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外,还要经历一个繁杂的制作工艺流程,其中有一道关键工序叫复焙。初次制茶要初焙,让其香味定型;放置几年后,还要复焙。简单地说,就是把茶叶再拿去“火攻”,使之重新焕发生机,甚至能获得比初焙更柔和的口感、更丰富的层次。
茶如此,人的成长亦然。奋发进取精神是追逐梦想的能量之源,能量要是枯竭了,难保不会半途而废。现实中,有的人少了初学时的心态,认为知识够用了,不再抱有学习的兴趣;有的人少了工作之初的干劲,抱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心态,不再拥有工作的热情;有的人少了入党时的纯朴,认为“老实”吃亏,不再保持做人做事的纯粹。如果在奋斗的征途中丢掉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人还能发挥出多大能量?如此,人生的“复焙”就显得尤为必要。“复焙”就是唤醒初心,重振精神,让自己回到刚出发时的踌躇满志、谦虚谨慎、严格自律、朝气锐气,让“复焙”后的人生重新焕发活力。
“未经世路千重境,且饮人生三道茶”。各地饮茶习俗不尽相同,而白族的“三道茶”颇为别致。这第一道茶是经过文火煮过的,苦涩无比;第二道茶里加了红糖、核桃仁等,甜中带香;第三道茶里添了蜂蜜、花椒等佐料,味道更为丰富。这三道茶颇有人生教益,让人品味出先苦后甜、苦中有甜的人生哲理。
品味“三道茶”,那头道茶的“苦”,正是人生的“奠基石”、成功的“脚手架”。志从苦中淬,才从苦中长,功从苦中建。一个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境遇中,沉下去吃一吃别人不能吃的千般苦,走一走别人没有走的泥泞路,也许会磨掉一层皮,也许会摔几次跤,却能使自己成长成熟起来,成就一段累足成步、磨杵成针的光辉岁月。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奋斗者、奉献者。“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常规的训练强度,没有压垮我们,反而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自信。这兵当得值,这苦吃得值!”这是一位守岛人的心声。透过这样的人生感悟,不难领略到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不饮第一道苦茶,就不会获得第二道、第三道茶的甘甜,亦不懂得真正的茶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深谙“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道理,以苦为“磨刀石”和“垫脚石”,方能磨砺意志、垫高自我,为生命淬火,让人生之路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