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模拟训练时戴耳机、军事理论学习时马扎下铺棉垫、三维虚拟战场训练时桌下放保温杯……近日,某部训练形势分析会“火药味”很浓,部队领导在炮轰了个别官兵室内训练图舒适的现象后明确要求,训练场搬到了室内,但向战而练的标准绝不能降低。
对于训练,我们常讲要“脑子里永远有敌人”,这里的“永远”,当然包含室内训练时间。训练场是进行一切训练实践的物质基础,这里的训练场,当然也包括室内训练场。兵法云:“未有平日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如果像右图中的官兵那样,因为训练场从室外转到了室内而觉得可以轻松一些了、舒适一些了,那就偏移了训练方向,背离了训练初衷,结果只能如德国一名军事理论家所说,“一名军人,如果贪图没有酷热、没有严寒、缺乏紧张的轻松训练,那就是让敌人在提前击杀他”。
克劳塞维茨说:“训练中经受极度的劳累和困苦,只有在劳累和困苦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精神的幼芽才能生长”。培养过硬作风,锤炼打赢本领,忽视了室内训练,“精神的幼芽”不仅难以生长,还可能被扼杀。上世纪50年代初,军事学院在组织一次室内沙盘推演时,刘伯承见工作人员给自己和参演学员准备了折叠椅、洗脸盆、茶杯等物品后大怒,打仗不是当官老爷,图舒服就别穿人民军队的服装,训练场上的这些东西是害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神状态影响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影响工作成绩。室内训练同样如此,是舒舒服服还是紧紧张张,是向战而练还是舒适训练,状态不同,效果迥异。对此,1984年11月,国外一名军事教员还通过实验做了证明。实验中,这名军事教员将40名士兵平均分成两组进行相同课目训练,第一组全部着战斗装具施训,第二组穿便装、可以带饮料面包进行训练。结果在10天后的室外实战对抗考核中,第一组的士兵全部合格,而第二组仅4人合格。
当然,除了要求官兵室内训练莫图舒适外,浓厚的室内训练氛围也不可或缺,毕竟“人是环境的产物”,坐在软沙发上很难找到在战车驾驶位的感觉。氛围是无言的老师、强力的磁场,它影响训练又融于训练,不是训练胜似训练。因此,要想“感同”,先得“身受”。只有把室内的练武之地建全建逼真,使训练环境与作战环境相近、设施布局与战场条件相似,才有助于官兵在苦练实练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训练质量。
(作者单位:68302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