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张某某吗?你的朋友李某某在网络平台上借款,填写的担保人是你,并留了你的电话。现在贷款期限已到,我们联系不上他本人,如果他不能及时还款,到时法院会给你寄送传票。”
前日,某部战士小张相继接到某些地区区号开头的固定电话来电,对方自称网络贷款公司,并且准确说出了小张的名字。
当小张手足无措的时候,对方电话又轮番打了过来。情急之下,小张找到指导员汇报情况寻求帮助。
“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多数受害人都因急于帮助亲戚朋友而上当受骗。如果你手机来电没有显示此号码的分类和用途,挂了电话后,可以复制号码到网上搜一下,或者到电信公司进行核实,就会得知该号码可能已经被标记为推销电话或者诈骗电话。”指导员提示小张。
生活中,类似战士小张的遭遇着实并不少见。对此,笔者给大家提个醒:
1.陌生来电细甄别。网络时代,一个简单的小程序就可以生成虚拟号码。当接到陌生的电话或者短信时,不妨多留个心眼,首先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信骗子的谎言。尤其遇到借贷纠纷、案件事故,或者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等情况时,应主动向当事人、警方和银行询问,待消息核实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个人信息莫泄露。在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络上尽可能避免透露标注真实身份的信息和个人照片;谨慎进入未知网址,防止钓鱼木马盗取个人信息;慎重参与网上调查活动,或者微信上各种需要获得隐私权限的测试游戏;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录密码等设为同一个,不要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重要密码等个人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3.遇事莫慌早求助。接到可疑电话或短信后,如果自身无法辨别内容是否属实,要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或保卫部门报告情况,请求帮助核实,做好防范措施,避免造成财产损失。如果已经遭遇诈骗,应保持冷静,首先确定自己的损失,搜集和保存银行交易记录、聊天记录,以及与对方的联系方式等所有证据,同时尽快报警,如实反映案件情况,为全力抓获犯罪嫌疑人,挽回损失创造条件。切不可自己再联系诈骗者,防止二次受骗。
94795部队 李 岩
95979部队 申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