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年关,祭灶刚过,河南洛阳的郭凤亮起了个大早。他把门前的薄雪扫开,然后匆匆贴上春联,把早就准备好的“老八件”与牡丹饼拿上,出了门。
豫西的山区银装素裹,伴着初升的太阳洒下的金辉映衬出一片喜庆。手机响起,是孔思远的声音:“班长,你出发了吗?”
“刚出门,十点的火车,赶得上。就是路太远,你们怕是有一场好等。”郭凤亮笑着回答。
其实郭凤亮知道,远在西北边陲的霍尔果斯边防连的战友们早就习惯了等待,他还没退伍的时候,每当有战士回家休假或者探亲,说回来的时候给大家带特产。经常那边说坐上了车,等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已经是三天两夜后了。
所以老班长窦发强当时常说一句话:“边防连,边防连,铁打的营盘铁血汉,不怕苦不怕难,最怕时间过得慢。”
可此时此刻,踏上再回边防连的路,已经退伍3年的郭凤亮突然觉得时光飞逝,远比白驹过隙匆忙。曾经的相逢与离别,曾经的承诺和约定,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仿佛还在眼前。
对于孔思远,郭凤亮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和他一起入伍的那批新兵一个比一个黝黑,只有他显得白嫩,一脸书生气。
在新兵训练期间,郭凤亮原本觉得瘦弱白净的孔思远会不堪重负,出尽洋相,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孔思远不仅没有落后于他人,而且各项成绩都很出色,只是平时寡言少语,不爱与人打交道。
两个人真正结下交情是在孔思远入伍那年的春节,郭凤亮刚当班长不久,他经常引导孔思远与人交往,想要打开他的心门。
那个除夕夜,郭凤亮把父母从家里寄来的特产给战友分了一部分,然后悄悄拉上沉默寡言的孔思远回到宿舍,把自己都舍不得喝的一罐土蜂蜜给了孔思远。孔思远连连拒绝,可郭凤亮硬把蜂蜜塞给了他,还说了一句话:“你要记住,霍尔果斯边防连每个人的关系都不输亲兄弟。亲兄弟,就要心连心。”
分别的时候是在12月,老兵退伍季,离别寄相思。
郭凤亮收拾好行囊,还没走出宿舍,孔思远就赶了上来。他把自己第一次穿军装时照的照片放在郭凤亮的背包里,问:“班长,等我退伍那一年,你能不能回连队,再陪我们过一次春节?”
郭凤亮心中明白,故乡与连队的距离岂止千里,一次相逢就意味着数日奔波,可他还是点点头:“好,我一定来。”
今年孔思远就要退伍,所以春节将至,别人都在忙着返家,郭凤亮却一个人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时隔三年,他将再一次穿越黄土高原,经过茫茫戈壁,见到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见到那日思夜念的营区和战友。
域外雪厚,城中春满。刚下火车,郭凤亮远远就看到了来接站的孔思远。他比以前瘦了些,也黑了些,却还是一脸的书生气,好像几年的军旅生涯并没有改变他太多。
可郭凤亮心中知道,霍尔果斯边防连已经带给孔思远很多的成长。郭凤亮退伍之时,孔思远已经十分开朗,能够独当一面。指导员胡晓瑞还曾对郭凤亮说:“孔思远的转变多亏了你。”
孔思远也是一眼就认出了郭凤亮,他大步跑过来,接下郭凤亮手中的行李,才喊了一声:“班长!你可来了。”然后给郭凤亮一个熊抱,开始大笑起来。
三年不见,连队的变化很大,新国门平地建起,显得巍峨气派,哨楼里温暖如春,小白杨也愈发枝繁叶茂。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战友之间的情意。和各位老战友叙旧寒暄之后,在孔思远的介绍下,郭凤亮也熟悉了几张新面孔。
郭凤亮把自己带的“老八件”和牡丹饼分给大家品尝,然后谈起自己退伍这几年的经历。
在说话的过程中,郭凤亮发现,孔思远偷偷把分给自己的糕点里的一块“开口笑”给了一个上等兵。那个上等兵作势不要,可孔思远一瞪眼,他也就接受了。这场景,活像当初自己对孔思远一般。
霍尔果斯边防连的新年依旧热闹,大家兴致来了,一起闹着今年过节要自己写春联。于是找来红纸,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最能舞文弄墨的孔思远。孔思远也不推辞,拿起一支从指导员胡晓瑞那里借来的狼毫笔,饱沾墨汁,挥毫写下“春回大地共欢庆,人归连队爽精神”几个大字。大家明白他的寓意所在,齐声喝彩鼓掌。
贴罢春联,所有人又一起包饺子,一起分享自己为连队春节联欢准备的节目,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日头落下,漫漫长夜却丝毫不显冷清。
转眼间已是除夕,郭凤亮随着所有人起了个大早,一起去连队操场上升国旗。
霜浓露重,呵气如云,可每个人都抖擞着精神,也满带着笑容。
雄壮的国歌声中,在中国最西边的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五星红旗随着朝阳一起升起,那一刻,过往的岁月似乎重新回来,郭凤亮觉得自己还穿着军装,还是一个兵,还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站岗在边境上、国门旁。
过完春节,郭凤亮把满怀的祝福和一腔的牵挂悉数留在连队,重新踏上归乡的路程,孔思远又来相送。
这一次,两个人的话依旧不多。临别前,孔思远告诉郭凤亮,自己也许下了一个承诺,三年之后的春节,他也要像班长那样回到连队陪战友们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