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报道
AR看冬训,精彩享不停。解放军报、中国军网运用AR技术,开启您全新的“冬训之旅”。您只需打开最新版解放军报手机客户端,点击左上角AR图标,扫描版面带有AR标记的图文,即可通过AR独特的视角,查看视频、动画演示或更多相关报道。
文字撰稿:魏 兵、李 蕾、程 雪、王国银、刘国华、郭明俊、武再勇、于 凯
视频制作:罗文璇、柯 军
摄影摄像:高晓璐、张 文、董 虎、王小杰
VR特效:孙 浩
无人机航拍:马睿昭、王小杰
3D动图:李 煊
踩进训练场过膝的积雪,雪尘灌进靴子,一阵彻骨的冰凉。
风夹着雪粒,打在二级警士长朱博伟的脸上,他鼻子不禁一酸,眼前闪过这些年冬训的一幕幕。
这位武警新疆总队某机动支队的排爆专家,已经年过四旬。在他眼里,风雪10年间,从思想观念到课目设置,从训练场地到组织模式,从成绩评定到训风考风……冬训的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战的味道越积越浓,打赢的脚步越踩越实。
曾几何时,一到冬天就是跑步练体能。随着实战化号角的吹响,这一固有模式被打破
1月2日,朱博伟和战友们刚走出开训动员现场,便开始实爆实投实射训练。
尽管大雪飘飞、寒气袭人,但随处可见火热的练兵场景。
在这样的风雪严寒中,朱博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他坦言,闻到这样的硝烟味不容易,放在早些年想都不敢想!
朱博伟清楚地记得他军旅生涯中的第一次比武。
那年冬天出奇地冷。一条上级从各中队抽调10名训练尖子参加比武的消息炸开了锅。大家争先恐后,作为反劫机中队尖刀班班长的朱博伟有幸选入比武集训队。
风雪漫天,集训队队员却从未穿过一次棉衣。只因体能训练课目是他们的“正餐”:俯卧撑、仰卧起坐、负重深蹲、单双杠等7个体能课目,每节课至少100个“打底”。
从大雪纷飞练到冰雪消融,课目始终未变。最终,他们参加比武,夺得了5公里武装越野的第一名。一位首长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个总队的兵就是能跑,素质就是好。
当时,无论是在朱博伟眼中,还是在各级领导眼中,能跑就是素质好的代名词。但近年来,随着实战化号角的吹响,这一延续多年的固有印象逐渐被打破。
两年前的一场反劫持演练,朱博伟至今“心有余悸”——
凭借超强的体能素质,突击队员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楼房。没想到,“暴恐分子”竟把整栋楼的门窗、管道、通风口封堵得严严实实,所有观察手段全部失效。
“敌情”不明,只好喊话谈判。随后,一名手持信封的“人质”出现在大家面前。
让人没想到的是,接过信封的突击队员被隐藏其中的炸弹炸伤“阵亡”。意外一波接着一波,习惯了传统套路的红方,被蓝方打得狼狈不堪。
从那以后,朱博伟如梦方醒:靠体能“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几年,经历的冬训越多,朱博伟的感触越深:以往冬训体能课目占比很大,如今战斗技能课目“唱主角”——
实弹射击在2公里武装越野后展开,而且要负重15公斤,2公里也必须是山路;演练演习随机导调,夜训课目比例增大,每周雷打不动;实爆实投放手组织,弹药消耗明显增多……
从简单的照本宣科到结合实践教学,从单个内容训到成体系成规模练,组训模式正在升级换代
“难!太难了!”
摘掉排爆头盔,士官李永珍嘴里蹦出这4个字,让接下来准备排爆作业的队员倒吸了口凉气。
李永珍是朱博伟的高徒,曾被评为总队“十佳排爆手”之一。在旁人眼里,李永珍的排爆水平响当当。没想到,连他都开始叫难。
这是一次夜间解救人质的训练。狭小的地下室,漆黑一片,只靠一盏小马灯照明,房间内杂乱不堪。要求一名排爆队员携带排爆器材进入屋内排爆,时间15分钟。
房间狭小,光线不好,设备难展开;明显爆炸装置,隐蔽爆炸装置,有的攥在手心,有的放在衣服里,还有的拉线绑在凳子上;压发式、松发式、水银式等组合式爆炸装置有10余种……
这些难题都出自朱博伟之手。他的考虑很简单,一切为了实战。
以往,像这样的训练考核提前几个月就会下发细则,照着细则组训即可。如今,什么内容、课目、评判标准全然不知。逼着大家把组训模式切换成贴近实战的随机模式,穷尽一切办法,想尽所有困局。
这几年,为了赶上实战化训练的脚步,朱博伟一次又一次地切换组训模式,从简单的照本宣科,到结合实践教学;从单个内容组训,到成体系、成规模组训;从在本单位挑选尖子组训,到邀请特警学院专家辅导授课。
朱博伟见证着总队实战化组训模式的变革——
隆冬时节,一声令下,驻守在天山南北的几十个特战分队风驰电掣,按作战要素、实战要求远程机动数千里抵达指定地域。与此同时,狙击、侦察、工兵、重火器等13类集训在不同地域拉开战幕。
这么大规模的集训,放着家门口的训练场不用,偏要打破常规拉到野外,朱博伟也是第一次遇到。担任排爆教练员的他忙得团团转,从早到晚铆在训练场,要么给集训的特战队员讲理论,要么带领驻训的工兵中队进行实爆作业,晚上还要编写教案、考察现场。
从远程机动到模拟对抗,从战法研究到新特装备实打,从共同课目强训到专业课目精训……朱博伟告诉记者,组训模式的转变,给实践教学带来了更多挑战。
以往的教学经验很难满足大规模、高强度训练需求,组训模式只能跟着任务变,朱博伟和所有教练员按照高于实战的要求,采取战术课题牵引、作战进程推进、复杂情况诱导、陌生地域锤炼、昼夜连续实施的方式展开。
以往,比武集训中多多少少还能看到形式主义的影子,现在上上下下都是实打实
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
一次,支队组织反劫机演练,朱博伟有些大意,拆除“爆炸物”时,未经缜密分析,就剪断了一根线,结果几名战士不幸“牺牲”。支队领导突发奇想,在训练场为“牺牲”的战士举行了“追悼会”。
哀乐响起,集体默哀……看着情同手足的战友身上盖着白床单,朱博伟真哭了。
这次“追悼会”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从此,训练场上花架子没了,再没有人抄实战化训练的“小道”。
严实的训风考风,这些年吹得越来越强劲,朱博伟对此感触最深。
前不久,刚刚完成为期20天工作组任务的机关干部小张,一回到机关,就遭遇“两个没想到”。
一个没想到的是,因缺席机关集训,小张和另外22名机关干部要进行两个半天的补训。更令他没想到的是,1名总队党委常委因出差未能参加训练,同样也要参加补训。
训风的严实,伴随着考风的严苛。以朱博伟负责的排爆专业轮训为例,以前,一个单位的考官定乾坤。如今,每个课目考核时,其他单位担负监督员。考核结束时,成绩必须本人签字确认。如有异议,现场申诉。
朱博伟坦言,以前比武考核前,会有这个人打招呼、那个人求情的情况。现在“安静”多了,大家的心思也从以前的考前找关系,转到了考前加油练。
盘点起训练场上的风气变化,朱博伟如数家珍。他说,如今风雪里透着实战化的味道。这个味道吸引着老朱,更吸引着身边成千上万的战友们。
版式设计:梁 晨
亲历说
冬天的砥砺,必将磨出新的“锋刃”
有些地方,在特殊的时刻抵达,会有特别的感触。
大雪初霁,走进武警新疆总队某训练基地,那些影视里扣人心弦的反恐战斗场面,此刻真实地呈现在记者眼前——
阳光照射下,被雪覆盖的大地明亮而刺眼,一场“解救人质”演练拉开序幕……
“侦察得知,一号‘暴恐分子’位于车尾出口位置。”只见一支作战小队迅速出动,悄无声息地将公交车瞬间包围,随后的战斗如电闪雷鸣,迅捷有力,车上的“暴恐分子”被抓捕,人质被解救。
快速而精准地制服敌人,是反恐战斗中特战队员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狙击手教员李航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快速上膛、快速瞄准、快速击发、快速命中,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能力。”他说,为了在准确命中目标的同时,提高射击速度,大家做了很多研究。
下一个课目耐人寻味——正在进行“搜索、转移射击”训练的狙击手杨鑫,举枪就打,跑动50米、20秒,眼前的5个靶标应声而倒。
一般意义上,远距离精准射击才是狙击手的应有之义,并未对射击速度有过高要求。那么,为什么在反恐任务中,必须强化狙击手的近距离快速射击能力呢?
“我们考虑的是贴近实战!”杨鑫说,在反恐作战中,除了远距离射击,还会有街角楼巷间的较量,大都是在百米范围内的快速反应。同时,如果狙击手在转移中遇到“暴恐分子”,只有做到“抬枪就打、一打就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抬枪就打、一打就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晚上常常加练,比如练习抬枪和瞄准,一组100次,每晚练习30组。”杨鑫说。
天色渐晚,距离杨鑫不远处的山坡上,女狙击手杜洋已经在雪中潜伏了一个多小时,只待一声令下。
此刻雪雾升腾,800米外,杜洋的靶标变得越来越模糊。
“一号射手准备!”
屏息、瞄准、击发……
“一号射手命中!”对讲机里传来射击结果。杜洋,这名参加800米远距离射击课目的唯一女狙击手,两发两中。
命中目标后,杜洋的脸上,依然如没开枪时一样平静。
作为狙击手,关键时刻的冷静至关重要。谈及在冬日里练习狙击课目的感受,她告诉记者:扣动扳机的食指灵敏度对狙击手很重要,但手指在冰雪中常常会冻僵;带着防寒面罩,呼出的热气会变成水雾,影响狙击时的瞄准……
冰天雪地,给狙击手带来很多困难,但狙击手必须学会在任何条件下,调整好状态,迎接挑战。
杜洋有自己的人生格言:“不虚此行,不负众望,不忘初心。”
这段话,对于冬训场上的所有武警特战队员同样适合——
“不虚此行”,让每一次演练都更具针对性,得到近似实战的锻炼;
“不负众望”,不辜负每一次任务中人民对自己的期待、战友对自己的期待;
“不忘初心”,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为什么战斗!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冬天的砥砺,必将磨出反恐精英们新的“锋刃”。
冰天雪地,一场反恐战斗演练打响。指挥员根据侦察情况和现场态势,组织特战队员隐蔽接近“被劫持车辆”。随着一声令下,突击小组多点突入车内,进行精确打击,成功解救人质。
为体验惊心动魄的反恐战斗,经过简单培训,记者披挂战斗装具,编入突击小组,亲历了特战队员协同配合、一击制“敌”的作战进程,也感受到了反恐训练场上浓浓的实战化气息。
从上至下依次为:
图①:突击队员隐藏在车辆后侧,随时准备突击。
图②:突击队员迂回到有利位置,发动攻击。
图③:各突击组分别隐蔽接近“被劫持车辆”。
图④:演练结束后,记者与特战队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