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书中精义愈探愈出


■桑 叶

只争朝夕
龚栋强篆刻
不负韶华
龚栋强篆刻

岁尾年初,有一件事我们不能不反思,那就是自己到底读了几本书,知识精进了多少。倘若一年到头胸中没装了几卷书,我们如何生存升级?又如何成长进步?

现在有不少人爱读书,但也有人不能静下心来研读,读而不专、过于肤浅,看似读了很多书,但并未进入头脑多少。如何提高读书的效率?清人郑板桥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中给出了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书是经常要读的。不深入下去、持之以恒,又怎能探究出书中的精义呢?

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黄图珌言,“书为文人至重之宝”;归有光云,“夫典籍,天下之神物也”。古人之所以对书如此看重,就在于他们懂得读书的真谛,探得了书中的精华。

很多文人贤士能够“讲论大义,侃侃无倦”,概因深得读书的营养。北宋的钱思公,“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欧阳修也是如此,他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他们勤奋如此,故能做到立德、立言、立功、立节,实现“四不朽”。

今天的一些人不愿与书为伍,探不得书中的精粹,感受不到文字的灵动与美好,根本原因是不愿吃苦、不够勤奋,战胜不了懒惰。事实上,我们的一生,都在与懒惰作战,胜懒惰则出佳作、创业绩;反之,事业自然平平。吴承恩在《禹鼎志》中写道:“转懒转忘,胸中之贮者消尽。独此十数事,磊块尚存;日与懒战,幸而胜焉,于是吾书始成。”的确,只有战胜懒惰,才能读而有获。

读书,“盖不惟专力易见功夫。且是心定不杂,于涵养之功亦有助也。”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爱好,譬如好美食、好旅游、好交友、好葺屋、好花竹泉石等,最可贵的莫过于“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就是说,所有的爱好,都应服从于获取知识的爱好。因为只有专心读书,才能洞察百态,涵养精神,升华境界,理解和悟透其它的爱好。

清人郑日奎醉心于书籍文字,曾写有《醉书斋记》。他读书读到精彩处,“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如此醉书,是真爱书。他曾对妻子说:“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意为沉醉于书胜于沉醉于儿女私情。现在少数领导干部不爱读书,贪图美色,包养情妇,真应该好好跟郑日奎学学。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积累知识,还可以积累精神。精神丰富了,各种脱轨越界、违规离谱的事就少了!

读书的一大成就,就是能写出好文章。很多人总想写出“隽永宏文”,却总不尽如人意,根子上还是读书不够。还是欧阳修说得好:“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人人都知道,苏轼文章纵横捭阖、卓绝天下。殊不知,苏轼用功也非常人能比。宋人陈鹄写过《东坡抄<汉书>》的故事。苏东坡读《汉书》,采用不同的方式,连抄三遍,直至全部背诵,无一字差错。作者由此感叹道:“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可不勤读书耶?”也难怪苏东坡自称,“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书读多了、读深了、读透了,写出千古文章便不在话下。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马上要过年了,希望大家在休闲之余多读书、多调研,不断夯实人生向上向好的根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