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心语:虽然起跑比别人慢,但只要足够努力,一样可以实现赶超,甚至领跑。
——张雯集
一手握着电烙铁,一手持着电路板,只见电烙铁游走在电路板间。数秒后,芝麻粒大小的元器件被紧紧焊制在电路板上——这是张雯集焊接某型电路板时一段工作场景。
高科技实现了产品焊接的自动化,但某型电路板作为精密部件,电器元件复杂,只能靠人工焊接。焊接时温度控制在多少?元器件的过火时间是多少秒?这些全凭焊工的经验。
“光有经验还不行。手法的快慢变化、双手的灵活协调性等,没几年的苦练,很难掌握。”张雯集深有体会地说。
在工厂,张雯集主要担负对战机“大脑”——航电系统的精细调试和性能修复任务,同事们常说:“就像给战机做‘脑外科手术’。”入行4年,张雯集被誉为车间“第一把焊枪”,有着“一手准”的过硬技术。
练就这手绝活,绝非朝夕之功。4年前,张雯集来工厂报到的当天,便被操作台上摆放的一排排元器件吸引。老师傅拿起电烙铁,轻点几次开关,便完成了元器件与电路板的焊制。老师傅的一番操作,让张雯集敬佩不已,他梦想着自己早日出徒。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刚开始,张雯集因为经验不足,焊接产品出现不少残次品,这让他有些灰心,感觉自己“已经输在起跑线”。
“相信自己,只要全力以赴,你一定能行。”老师傅的一句话点醒了张雯集。那一刻,他紧握双拳告诉自己:“虽然起跑比别人慢,但只要足够努力,一样可以实现赶超,甚至领跑。”
那段时间,为了尽快弥补自身短板,他把焊接知识和技术要领记录下来,反复琢磨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向车间的老师傅取经。几个月后,他便掌握了这项焊接技术。
如果说出师不利是他工匠人生的“上半场”,那么“下半场”的剧情陡然发生反转。有一次,某型战机的模块电路板突发故障,该电路板集成度高、原理复杂,修理极其困难,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电路板报废。张雯集主动请缨,决心向这个技术难题发起挑战。
为了攻克难题,张雯集带领团队反复试验,进行认真细致的技术验证,最终通过改造现有设备、创新组装工艺,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实现了国内该项产品的完全自主修理。
这次任务,让张雯集闯出了名气,很快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不过,真正让张雯集为人熟知的,是他的一次参赛经历。
2018年,张雯集通过层层选拔,代表工厂赴国外参加“IPC手工焊接与返工返修”世界冠军赛。比赛要求选手在75分钟内完成14种、27个元器件、195个焊点的焊接任务。而最小的电阻,宽度仅为0.3毫米,夹取都困难,更别说焊接了。
“只要胆大心细,就一定能成功。”为了找准元器件夹取要领,张雯集尝试在显微镜下操作。备赛的那段时间,他每天把自己“铆”在车间,一遍遍重复相同的动作。一周后,比芝麻粒还小的电阻,张雯集可以“信手拈来”,他也如愿取得了大赛亚军的好成绩。
照片拍摄:白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