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张被打得像筛子、浑身弹孔累累却依旧在飞行的战机照片走红网络,凭借“皮糙肉厚”的“硬汉”形象,被网友评价为“最抗揍的飞机”。
照片中的飞机是伊尔-2强击机,是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功勋战机,总产量高达3.6万架,创下二战期间最高产军机纪录。
而这款战机的厂家伊留申设计局,是一家久负盛名的老牌军工企业。如同这架“千疮百孔”伊尔-2强击机,在近百年的企业发展史上,伊留申设计局走过了一段艰难前行的足迹。这张战机照片,背后折射出伊留申设计局怎样的成功密码?今天,让我们走近这家设计局,探寻它的精神内核。
2个多小时摧毁270多辆坦克,伊尔-2获得“飞行坦克”的美誉
1944年10月,在完成第150次战斗飞行任务后,苏联飞行员霍夫曼和那架被打出约600个弹孔的伊尔-2战机,从战场硝烟中抵达首都莫斯科接受表彰。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霍夫曼“苏联英雄”的称号,以表彰他在卫国战争中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勇气。
随着英雄事迹的广为人知,那架弹孔累累的伊尔-2战机从此声名鹊起。岁月悠悠,无论是战争年代获得的口碑,还是新世纪一张照片引发的热议,伊留申设计局这款得意之作——伊尔-2强击机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它曾被斯大林评价为“如红军的面包与空气般不可缺少”的飞机。
二战中,强击机主要用于低空突防。然而,当时苏联空军战机并不能满足战场需要,普遍存在飞行速度慢、防护能力弱、生存能力低等诸多短板。研发一款兼具重装甲、高速度和强火力等性能于一体的战机迫在眉睫。
1938年,伊留申设计局临危受命,研制一款新型强击机。起初,伊留申设计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机体设计上有一定的实战考量,如增加飞行座舱、油箱等部位的装甲厚度,并设置后座机枪提高防御能力。然而,这种双座型伊尔-2原型机在问世后,苏联军队高层领导并不“感冒”,要求设计局去掉后座,减轻机身重量,提升飞行速度。几经改进后,最终列装苏联空军的是单座型伊尔-2。
实战是检验武器装备性能的“磨刀石”。投入使用后,伊尔-2的缺陷很快显现出来,尾部机舱和机身下部化油器成了德军战斗机攻击的重点部位。一段时间里,被抓住命门的伊尔-2损失惨重,前线对双座型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一些军队开始自行改装。最终,军方认可了制造双座型的建议,有装甲遮蔽的尾部机枪手再次成为伊尔-2的标配。
改成双座型后,战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但又一问题紧接出现——缺乏有效攻击战术。双座型伊尔-2投入战场后,发起攻击方式基本上是采取低空扫射并投掷炸弹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战术不仅作战效能低,而且导致飞机战损率高,以至于1架伊尔-2平均出击8.6次就会被击落。
直到1942年7月,在苏联航空军械试验场进行综合研究后,苏联才拿出了俯冲轰炸的战术,即在攻击坦克、卡车等小型目标时,以20至30度方位角,在500-700米的距离开火最为有效。
熬过诸多考验,迎来“高光时刻”。1943年夏,库尔茨克会战爆发,满载新型炸弹的伊尔-2强击机机群飞赴战场,发挥出巨大作用。曾有史料记载,战机在2个多小时内摧毁270多辆坦克,伊尔-2因此获得“飞行坦克”的美誉。
此后,凭借“抗揍”的优势,伊尔-2在战争中一次次经受考验,为苏联取得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英雄自古多磨难。”当硝烟散尽,伊尔-2那张伤痕累累的照片呈现在世人面前,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飞机会代我讲述一切,没什么比这个更好的了”
苏霍伊、雅克夫列夫、安东诺夫等这些苏联知名的设计局,往往都会打上创始人的烙印,伊留申设计局也不例外。
作为伊留申设计局的创始人,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伊留申是苏联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他秉承“想要做成大事,8小时工作可不行”的信条,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航空事业之中。伊尔-14、伊尔-28、伊尔-62,这些航空史上的知名战机均出自他手。
1894年3月,谢尔盖·伊留申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贫农家庭。为了维持生计,他16岁在首都圣彼得堡赛马场打工。同年,第一届“全俄航空周”在圣彼得堡举行,谢尔盖·伊留申迎来了改变人生轨迹的转折点。
此时的圣彼得堡一片繁忙,丝毫没有战争的气息。秋季的一个午后,政府发布了将圣彼得堡赛马场改建成飞机场并筹备“航空周”的命令。当时,谢尔盖·伊留申有幸参与改建机场的任务,也因此与飞机结缘。“航空周”上,形形色色的飞行器让他看得眼花缭乱。从那时起,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造出飞机”。
那时,俄国航空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造飞机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绝非易事。“航空周”结束后,为了生计奔波的谢尔盖·伊留申当过送货员、建筑工人,还在西伯利亚修过铁路,但生活的苦难并没有使他心中造飞机的梦想破灭。
十月革命爆发后,谢尔盖·伊留申加入苏维埃,负责为红军维修飞机。后来,他通过自身努力来到航空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航空技术。学习期间,谢尔盖·伊留申设计出自己的第一款滑翔机。不过,这款处女作的表现难如人意。由于数据失误,飞机起飞不久后就一头坠到地面。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选择了去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反复修正数据。
得益于航校的学习经历,谢尔盖·伊留申积累了丰富的飞机制造理论基础。1926年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空军技术研发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尽管没有如愿以偿成为飞机设计师,但在此期间,他依旧关注全球航空发展动态。直到1933年,伊留申设计局成立。谢尔盖·伊留申迎来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可以研发出好飞机。”谢尔盖·伊留申认为,设计的飞机要经过长期的严苛试验,在达到理想性能数值后才可以生产。这种设计理念,奠定了伊尔系列飞机的品质基础。
1935年,伊留申设计局的第一款产品,木质机身的试验机TsKB-26轰炸机诞生。次年,试飞员驾驶该机装载500千克货物升到了12000多米高度,随后又载货2吨升到了11000多米高度,打破了当时航空领域飞行的世界纪录。
结构简单、有效载荷大、生存力强是伊尔战机引以为傲的优势。此后,谢尔盖·伊留申还成功设计了多种强击机、轰炸机和客机。如著名的伊尔-10强击机,把强度、机动性、火力和装甲防护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二战中最优秀的强击机之一。
有数字统计显示,谢尔盖·伊留申一生设计的军用民用飞机总生产量达6万架以上。这样的成就为他带来了诸多荣誉:获7次斯大林奖金、7次苏联国家奖金、1次列宁奖金、3次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对此,谢尔盖·伊留申始终保持着足够的清醒,他常说:“飞机会代我讲述一切,没什么比这个更好的了。”
那片英雄曾经驰骋的天空,依然写满他们的凌云壮志
对伊留申设计局来说,这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尘封20余年的伊尔-106,今年将迎来“第二春”。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开始推进未来军用运输系统研制工作,重启苏联时期的伊尔-106运输机项目成为替代方案之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伊留申设计局就着手设计这款“与美国C-17媲美”的战略运输机。按照设计初衷,伊尔-106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400吨,比俄空军现役伊尔-76大了近一倍。然而,伊尔-106生不逢时,所有宏伟愿景随苏联解体而化为泡影,之后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一款战机的坎坷命运折射出一家企业的成长历程。二战结束后,伊留申设计局着手进入民用领域,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战后第一年,首架客机伊尔-12试制成功,紧接着又改进成伊尔-14。这两种飞机曾在苏联民航中广泛使用。1967年,大型洲际客机伊尔-62投入使用。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喷气式客机,其性能不逊于美国著名的波音707,长期以来作为领导人的官方用机。
不过,这些辉煌并没有伴随伊留申设计局跨入新世纪的年轮。苏联解体后,伊留申设计局发展陷入困境,军机后继乏力,客机日渐式微。
曾被视为国家骄傲的伊留申设计局缘何中途落寞?回顾历史,一段往事或许能给出答案。当时,为了加强对地攻击能力,苏联开始研究新的攻击机。伊留申设计局拿出伊尔-102,简单直接粗犷,几乎是伊尔-2的现代版。竞争对手苏霍伊的苏-25,战机设计更加灵活,质优价廉。毫无疑问,过时的设计终被淘汰,伊尔-102就此“胎死腹中”。
对一家企业来说,外部环境固然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巨大变量,但自身的设计理念和创新能力更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经过漫长的煎熬期,伊留申设计局的发展迎来生机。2006年,伊留申同米高扬、苏霍伊、图波列夫等设计局合并,组成新的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随着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伊留申设计局重拾过去的辉煌。
去年3月30日,伊留申飞机家族的最新成员——伊尔-112V腾空而起,完成了期待已久的首飞。俄国防部官员称赞这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天,恰是伊留申设计局创始人谢尔盖·伊留申诞辰125周年纪念日。
巧合的是,两年前的同一天,一架沉睡70多年的伊尔-2重返蓝天。它曾于二战时受损坠入湖底,又被民间志愿者打捞修复。官方重启尘封许久的项目,民间唤醒昔日辉煌战机,仿佛都在极力证明:那片英雄曾经驰骋的天空,依然写满了他们的凌云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