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敌”作战,顾名思义就是在近距离内与敌作战。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陆战场已不再局限为地理概念战场,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传统的近战歼敌作战方式面临新挑战。准确探寻并认识信息化条件下陆战场“近敌”作战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多法并举,在施谋用计中靠近敌人。实施“近敌”作战,首要解决的是如何靠近敌人。信息化条件下的陆战场,强敌军事实力雄厚、技术装备先进,能够在远距离发现捕捉目标,实施超视距精确打击,隐蔽作战企图、近战歼敌愈加困难。为此,在充分厘清敌我优劣基础上,应综合利用各种手段。首先,多法避。充分利用风雪雷电、夜暗等不良天候条件,抓住敌侦观器材及武器平台效能减弱时机,隐蔽近敌;利用预设战场有利地形,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样式,隐蔽接近敌人;或利用敌人劳师远征,急于寻找我主力决战的迫切心理,选择和创造理想战场,主动诱敌或迫敌与我接近。其次,火力护。抓住联合实施火力突击和火力遮断的有利时机,采取小群多路、迅猛突进,强行靠近敌人;组成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相结合的对空火力网,建立融预警、抗击、防护等综合效能于一体的“机动走廊”,保障地面突击部队快速近敌。再次,立体降。在夺取局部制空权基础上,综合施用扰、诱、骗等手段,实施空降作战,立体投送兵力,于敌阵前及纵深快速形成近战局势。最后,灵活欺。依据战役战斗发展进程和战场态势变化,制造假情报、暴露假征候,在多个方向吸引、迷惑敌人,分散敌注意力,确保我及时接近预歼之敌。
兵火结合,在短兵相接中缠住敌人。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拥有先进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和综合火力打击平台的一方,为发挥其优长,通常不固定阵线,少有“堂堂”阵式,非接触作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并对军事实力较弱的一方构成重大威胁。为此,面对强敌,要想取得胜利,在解决“靠得上”问题的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手段,灵活实施战术,紧紧地缠住敌人,造成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犬牙交错态势,减弱强敌远程火力和基于武器平台的打击威胁。首先,可小群多路攻缠。以基本合成分队为作战单元,按照合成度高、机动性强、能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要求编组若干攻击群,采取任务式指挥方式,围绕瞄准各自既定作战目标,从不同方向、地段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攻击。一经接触就紧缠不放,最大限度分散强敌兵力、火力,同时掩护主要攻击群对其实施重点突破。其次,可迂回穿插搅缠。利用强敌防御间隙大、兵力分散的特点,以正面攻击吸引牵制和翼侧、侧后迂回穿插相结合的战术手段勇猛插入敌纵深腹地,与强敌紧缠。同时,派出特战分队堵要道、炸桥梁、设障碍,限制敌机动和支援,破坏敌指挥通信枢纽、后勤补给等。再次,可地空火力迫缠。发挥联合作战体系支撑作用,集中炮兵、战役战术导弹、防空兵和攻击直升机火力,构成远、中、近相衔接的空地火力网,实现全纵深而有重点的空地火力打击,以整体的杀伤威力破坏敌重要目标,消灭被围之敌;选择敌可能脱离的路线设立数道拦阻地段和空中拦阻区,以空地火力拦阻迟滞企图脱离接触之敌。
歼毁相济,在精准释能中消灭敌人。越是拥有信息技术优势的一方,越怕对方采取“非对称”打击手段。在信息成为陆战场主导因素的情况下,瞄准强敌信息化平台和作战体系弱点,集中精兵利器,采取实在管用的战法打法,哪怕只有一两处得手,也能打乱其整体结构和作战节奏,有效瘫痪其作战体系。首先,精选目标,找准关键要害,做到不打则已,打则必痛。如打击敌指挥所及破坏敌指挥控制系统,使敌指挥体系瘫痪;打击敌信息体系的节点,使其信息上断下堵;打击敌支援保障体系的节点,使其支援和保障不济,行动脱节。其次,集中优势力量。按照力量聚合、功能聚合的要求,对兵力、火力、突击力、电子战等力量进行科学编组,形成“拳头”。同时,针对战场态势的动态发展,因情、因势、因地实时做出调整变化。要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集中主要兵力、火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和重点攻击目标,形成有重点的攻击部署;使用精兵利器,集中优势力量对强敌实施突然、猛烈的打击,确保一举奏效、一锤定音。再次,远战与近战相结合。一方面,应善借远战之力,把各类近距离战斗行动融入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大背景中,实时引导远程火力精确打击敌要害目标,瘫毁敌作战体系;另一方面,应注重近战造势,为远战创造战机。通过重兵合围近战,驱歼顽抗之敌,逼敌机动、聚集、缩小活动范围,为远程火力打击创造条件,实现近攻与远打的有机结合。
编后:非接触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但局部战争实践表明,“近战”并不会消失。在一定条件下,如城市作战、清剿作战中,近距离作战甚至是主要作战样式。研究信息时代的“近战”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贯彻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原则,在与敌作战中,尽可能扬长避短,敌人越是不想打“近战”,我们越应该好好加强信息化战场“近战”问题研究,从而牢牢把控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