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遇见旧书的温存


■冯  斌

我喜欢旧书,对旧书略含枯草的气息很是执迷。

旧书,染着岁月的质感。幽光沉静中,旧书在呢喃细语,告诉人们自己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风韵,有份记忆中那种淡淡的亲切。

小时候,我最爱到姑父家。姑父是军校出来的高才生,酷爱读书。围着书架,晃啊晃,我看到线装本的《孙子兵法》、绘本插图的《三十六计》、书页泛黄的《练兵实纪》。彼时,我的最爱是民国初年的小小说系列,内含军事、侠义、志怪等小小说九十一篇。军事类小故事独立成篇,或摘于《东周列国志》,或出自《三国志》《隋唐演义》等书。《灌晋阳》《长坂坡》等篇目饶有趣味,《混世魔王》《五龙阵》等情节摇曳多姿,偶于文末抒发胸臆,隐见世道人心。书册封面覆以传统纹饰,插图虽无工笔精细之妙却雅致不俗。

逢着晴好天气,姑父将那些宝贝一样的旧书摊开在露台晾晒,小心地持着鸡毛掸子扫灰驱虫,时不时还会唱一句戏词:“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我就趴着,边享受阳光,边津津有味地看连环画《火烧赤壁》。即便囫囵吞枣地翻看,总也看不完。临到日头西斜,我还赖着不肯回家。

每到这时,姑父就郑重其事地给书包上书皮,稳妥地放进我的小书包里。“读一本就要有一本的收获!一个读书人也要有点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彼时幼小的我还不大懂其中深意,只记得姑父说话带着军人下命令的口气。

也许是姑父对我的影响至深,我渐渐体悟到旧书是有肌理的。书中的观点哲思每每令我信服,汇成我精神上的力量源泉。

在军校的每学期初,宿舍楼下都有“换书互赠”活动,旧书长龙里,战友互相交换心仪的书。我曾拿《铁道游击队》换来一本大体量的《青年近卫军》。

惊喜的是,这本书格外“硬核”。小说描述了波澜壮阔的苏联卫国战争,塑造了以共青团员为核心组成的“青年近卫军”的英雄群像。奥列格、万尼亚等青年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几度感染自己,屡屡泪盈于眶。前书主人是位文史底蕴深厚的才子,读书很是精细。“青春、生命、阳光、笑脸在战火纷飞中消逝,留下的是英勇无畏的浩然正气。”他以红色墨水的批注引我觅得一番新知新味。印象颇深的是,这位战友还手绘了读书“指路牌”:一张人物关系图和一份事件节点的思维导图。捧读这份读书攻略,我暗自兴叹,换了一本书,相当于看了两本!

看旧书最大的好处,该是批注和正文相映成趣。我习惯将批注趣称为“弹幕”。圈圈点点的“弹幕”勾画了乍现的灵光,每卷旧书悄然烙上故人的影子、染上思想的馨香。那些被挚友双手温暖摩挲过的旧书,无意间就像一道与人说话的屏风。隔空中,境由心造,心随意转;捧读中,心也变得平静。

其实,搜寻好书的过程如同深山访隐士,市井寻高人。我曾在军校教员的桌案上意外发现一本《世界战争故事大观》,匆匆一瞥便不忍释手,借得之后更是欣喜若狂。

古今中外著名战争的纪实可谓“体大而虑周”,编书者却巧妙精致地将战争史浓缩成袖珍书册,教员的精彩评析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借阅此书,我不仅品到了史料高度饱和的“压缩饼干”,还领略了一位评论家的高明见解和思想履痕。这体验真像采下一束花,惊喜地发现花束上还有美过花朵的蝴蝶。

《文心雕龙》有语:“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读书如煮海为盐,厚积方可薄发。熔铸精神世界的城池需要我们一生求索。书山有径,博观约取,终有所成。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