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若干年后,欧洲人一想起2019年,这个21世纪10年代的最后一年,仍然会感慨一句:我们太难了!
在这一年,英国“脱欧”前景趋于明朗,欧盟领导班子也顺利换届,但像防务一体化这样的议程却没能更有效地推进,德国在凛冽的寒冬中突然被人掐住了“气管”。欧美之间裂痕越来越多、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社会矛盾难解……桩桩件件,都凸显着一个“难”字。
英国“脱欧”,民粹风起
也许是久拖不决之后,英国和欧盟都已经厌倦了不确定性,又也许是英国新一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坚决“脱欧”的态度起了作用,总之,拖了3年多的英国“脱欧”,或将在2020年1月31日迎来“大结局”,之后进入过渡期,直至2020年年底。但这并非是终点,英国还需要就经贸等很多问题同欧盟重新达成协议。若不能在过渡期内成功解决后续问题,待2020年结束时,结果将仍是无协议的“硬脱欧”。
很多人都将英国2016年“脱欧”公投的成功,视为一场多数民主制的“意外”。而同样利用多数民主制实现异军突起的,是近年来劲刮的民粹主义之风。如今,法国极右翼政党领导人玛丽莲·勒庞的民意支持率,已足以对总统马克龙构成挑战。这一极右翼势力持续崛起的态势,在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中也有表现。极右翼的崛起,以及大量对建制派和极右翼均表示失望的选民倒向新党派,导致了两大党团的民意滑坡。究其原因,经济持续低迷,社会持续分化,让欧洲面临难以解决的结构性矛盾。
防务有进展,一体化难行
英国的离开,对欧盟防务是个不小的打击。但鉴于英国此前对欧洲防务一体化态度消极,或许这对推进一体化进程也不算是坏消息。
其实,在英国决定“脱欧”的次年,欧盟就有25个成员国加入了防务领域“永久结构性合作”。而在2019年,欧洲防务一体化又有一个重大突破——欧洲防务基金计划获欧盟议会通过。
早在2017年,致力于推动欧洲防务独立与合作的马克龙,就曾提出“欧洲干预倡议”,得到不少国家的响应。根据倡议,参与国应在2020年左右,建立一支欧洲军队并设立共同防务预算。但考虑到绝大多数北约欧洲盟国,不论情报、装备还是军事指挥体系都还在北约框架之内,以波兰为代表的东欧国家普遍不赞成建立一支独立于北约之外的“欧洲军”。如何应对两套可能出现竞争的防务体系,各国短期内还难以回答。如今,2020年已经到来,“欧洲军”能否建成、规模会有多大、难题如何解决,仍需继续观察。
美欧又添“堵”,北约很受伤
2019年圣诞前不久,德国人盼了数年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突然停工了。原因是,美国政府抢在管道即将竣工之际,突然宣布要对参与该项目的企业实施制裁。美国此举,不仅掐断了对手俄罗斯的资金动脉,也掐住了盟友德国的“气管”。
事实上,美欧矛盾远不止于此。上文所提及的欧洲人对于防务一体化的努力,让美国人大为不满。一方面,欧洲武器系统一旦实现自主,对于美国的军火商而言,绝非是什么好消息。另一方面,“欧洲军”若是建成,欧洲对美国的防务依赖将大大减小,跨大西洋关系也将受到影响,北约的存在意义将面临极大冲击。
2019年,马克龙的“北约脑死亡”论,以及北约盟国与美国之间明里暗里的矛盾表现,都体现出愈发深刻的欧美裂痕。
一山放过一山拦。2020,欧洲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