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牢记“血写的规则”


■刘振宇

前不久,国务院批复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认定,相关单位无视国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刻意瞒报、违法贮存、违法处置硝化废料,最终导致自燃爆炸。

对此,江苏省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省委书记娄勤俭现场抛出“六个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制定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已经比较高,还在连续发生这么多事故?”“为什么安全环保的风险问题已经明明摆在那儿,甚至已经三令五申督促整改,就是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每一个“为什么”都如一声棒喝,令人反思与警醒。

规则是铁,谁碰谁流血;规则是高压线,谁碰谁触电。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可为什么漠视规则的现象频频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一项规则的制定出台,往往是以高昂的代价换来的,很多时候是“吃一堑,长一智”。

飞机是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有很多非常特殊的规则和制度。比如,航空公司规定,在航班飞行期间,客机驾驶舱内必须同时有两名机组人员,以防发生不测事件。这一规则,就是源于一起重大空难事故。

2015年3月24日,一架满载150人的飞机由西班牙巴塞罗那飞往德国杜赛尔多夫,机长桑德海姆早已驾轻就熟。和往常一样,他登机、检查准备工作,和副驾驶卢比茨打招呼。飞到中途,桑德海姆起身去了洗手间。回来后,他按照程序输入密码,按下开门键,请求却一次次被拒绝。

这可是2万5千英尺的高空,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看在上帝的份上,把门打开!”机长一边踹门,一边用几乎哀求的语气喊着卢比茨,里面依旧没有半声回响。8分钟后,飞机失控向下俯冲,迎面撞上阿尔卑斯山,全机人员无一幸存。这就是曾经轰动世界的“德国之翼”事件。

据调查,这次空难是副机长卢比茨有预谋的自杀行为,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一人轻生,149人为其陪葬。现场全是被炸飞的骨头和残肢,搜救人员共采集了四五百块遗体残骸,没有一具是完整的。“客机驾驶舱内必须同时有两名机组人员”的规定,就是在这一无比惨烈的事故之后修订的。

血的代价换来了规则的完善。坐过飞机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空姐会反复提醒你:系好安全带,打开遮光板,调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同时,航空业还有很多微小却很重要的规定,比如不能带打火机,不能带液态物品,等等。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其实大多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是的,这是生命所系、性命所托。

1983年6月2日,由美国达拉斯至加拿大蒙特娄的航班,因为乘客带打火机在洗手间吸烟,发生火情,虽然飞机最终成功迫降,但仍有23名乘客被活活烧死。1988年4月28日,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在飞行途中发生爆炸性失压,虽然迫降成功,但仍有一人出现意外,那就是一名因为在通道进行服务而没有系安全带的机组人员。

然而,这并不能唤起人们对用血的代价换来的规则的敬畏。无关人等不能进入驾驶舱,这是一条铁的规定。可是,桂林航空某机长带女网红进入驾驶舱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照片中,一名女孩没有戴工作牌照,没有穿专业制服,开心地比着V字,笑得很甜美。只不过背景让人很揪心,那是正由桂林飞往扬州的航班驾驶舱。

事后,桂林航空公司作出回应:当事机长终身禁飞,其他涉事机组成员无限期停飞并接受进一步调查,公司高层全部降职罚薪处理。罚得重吗?有点重。应该吗?太应该了。试想,如果这张照片不被发到网上,涉事机长就不会受到处罚,这就意味着很多人就会一直将生命交到他们手上。一旦出事,又将会有多少无辜的生命灰飞烟灭。

军队是最讲规则的地方。条令条令,条条是令。从队列到内务,从训练到作战,从装备到后勤……每一个领域都有清晰的制度,每一个细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军队是要打仗的,每一条规则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血火战场中来,又经过实战实践检验,最终才成为钢规铁矩。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规则背后血的代价,真正做到凡是条令明确的,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凡是条令禁止的,绝不打“擦边球”、碰“高压线”。

(作者单位: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