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一个人坚定正确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做事越多越有价值。
笃定志向、顾全大局、敢于牺牲,是战略情商的标配。联合作战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指挥员要在同一个战略目标下行动。
我们常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一个人坚定正确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做事越多越有价值。倘若不讲大局,不服从战略需要,即使很聪明,也很难正确地做事。也就是说,战略情商影响战术智商,只有具备较高的战略情商,才会有高明的战术动作。
什么是战略情商?就是一种战略定力,按照既定的方针政策办事。放在今天就是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对党员干部来说,心怀全局,善用政治眼光看问题,讲大局、讲团结、讲配合,干事创业就不会偏离方向、脱轨离谱,就能尽显个人聪明才智、实现个人最大价值。如果战略上不清醒、不坚定,总认为自己学历高、本领强,可以“闯出一片天地来”,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谓的“聪明”也只不过是小聪明而已。
成于谋势,败于谋子。事实证明,战略决定成败,而不是其它。一个人战略情商高,战术必定有力有效;否则,战术也不会高明到哪里。三国时期,可谓人才荟萃。分析起来,成功的人多是战略情商高,而失败的人往往败于缺乏战略情商。诸葛亮坚守“隆中对”,很好地助力蜀国实现大业,遂有三分天下。而关羽骄傲自满,放弃了“联吴抗曹”的战略,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结果兵败被俘而死。后来,刘备更是头脑发热、意气用事,丢弃既定战略方针,进而酿成白帝城托孤的悲剧,致使蜀国事业一落千丈。
孙子兵法讲:“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情商高的人,总是随着战略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战术动作。如果战略变而战术不变,那就是“死教条”。东吴强盛时期,吕蒙采取攻势,“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东吴势弱时期,陆抗则采取守势,驻守边境却从不挑起战事,甚至与敌方守将羊祜做起了“好朋友”,一定程度延长了吴国的基业。吕蒙、陆抗战术智商的高明,在于他们对战略的判断和坚守,在于他们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多打胜仗,离不开广大指挥员对我军战略方针的高度认同和严格执行。一名战将是否具有较高的战略情商,不仅在于他是否有战略眼光、战略思维,还取决于他是否有大局意识、牺牲精神。1947年,刘邓大军遂行我军“战略进攻”的既定方针,不要后方、不要根据地、不要重武器,千里挺进大别山。邓小平后来说:“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 笃定志向、顾全大局、敢于牺牲,是战略情商的标配。相反,国民党军队指挥官缺少战略情商,为了局部利益,不要整体利益;为了自保,不讲协同,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今天,我军进入“新体制时间”,更讲究联合作战、相互配合。而联合作战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指挥员要在同一个战略目标下行动。如果到了战场上还“争你高我低、你大我小”,还“相互推诿、不敢担当”,就是严重的“战略弱智”,必然招致战术动作失败。反之,保持战略目标不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什么样的难关也能攻破,什么样的硬仗都能拿下。
未来战争,是一场政治军事仗。战争的发生发展,是在异常透明化的环境下进行的。战术指挥员冲在最前面,也最易引发关注,如果只讲战术,不讲战略;只讲军事仗,不讲政治仗;只讲局部利益,不讲整体利益,就可能在政治上被动,甚至得不偿失。所以,什么时候都要从战略层面上看问题,即使是一名排长也要具备较高的战略情商。
战略情商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提升指挥员的战略情商,需要长期学习、探索和实践。只有不断强化战略思维,培养大局意识、政治意识,锻炼联合精神、牺牲精神,才能保持较高的战略思维、战略能力,从而产生正确高效的战术思想、战术动作,扎实有效推动战略目标落地落实。
(作者单位:扬州军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