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越来越好的十八洞村


■陈 静 本报记者 解学锋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因村里有18个天然溶洞而得名。这里虽然山奇水秀,景色怡人,但因为交通闭塞,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群众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使这里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历程中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地方。

冬至过后,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十八洞村探访,一路上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翻过一座小山坡,在横跨路肩的青石牌坊上,“十八洞村”四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

刚一下车,民兵龙金彪便迎了上来。龙金彪是个90后,过去一直在外打工,返乡后靠蜜蜂养殖实现了脱贫致富,2018年他添置了新房、新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幸福。

“我不仅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蜂蜜产品还销往全国各地。”龙金彪拿出蜂蜜产品向大家介绍,那种由内到外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2019年,龙金彪带领乡亲们开展竹鼠养殖,首批142只长势喜人。”十八洞村民兵连长隆吉龙告诉记者,“龙金彪很上进,带动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村党支部已研究决定将他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丰富的山林资源,保存完好、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让十八洞村有着“小张家界”的美誉。“溶洞、瀑布、峡谷风光等绿色资源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隆吉龙说,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前来参观学习,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等生意兴隆。

这几年村民感觉最大的变化,是村里旅游经济发展起来了,人气越来越旺,目前日均接待2000人以上。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称为“大姐”的石爬专老人家是村里有名的“网红打卡地”,每天去的人最多。开民宿的村民杨秀富遗憾地说,只可惜自家房间太少,人一多就住不下。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动人的苗歌把苗寨人的生产劳作、生活习俗、喜怒哀乐描绘得生动传神。

在过去贫困的日子里,十八洞村的苗歌传唱的更多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苗家住在高山坡,坡上芭茅石头多。不通公路水和电,手捧金碗莫奈何。”现如今,脱贫攻坚使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八洞村的苗歌又唱出了生活的甜美和喜悦:“吃住不用愁,衣着有讲究;增收门路广,票子进衣兜;天天像赶集,往返人如流;单身娶媳妇,日子乐悠悠。”

踏着苗歌美妙的旋律,我们真切感受了这个小山村今昔两重天的时代变迁。“风格独特,在家里没住过,很想体验一下!”十八洞村里的一座二层吊脚楼让很多游客驻足拍照。据隆吉龙介绍,这里原来是一栋老宅,经过重新整修后,变身成了“苗岭客栈”,由于带有当地苗族特色,而且价格便宜,旺季时床位都不够住。

在十八洞村头向北的一处拐角山坳内,双龙镇民兵营长龙建与表兄合伙开起了湘西黄牛养殖场,饲养黄牛70多头。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他还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作为民兵代表,龙建的创业模式在军分区对口帮扶的10个贫困村里产生了示范效应。”据湖南省军区吉首军分区领导介绍,这几年,他们把脱贫攻坚战的主体拓展到民兵预备役人员,组织他们开展以“带头建设家乡,带头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扶贫攻坚,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为主题的“一拓双带四促进”活动,在鼓励和帮助民兵致富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奔小康。

苗寨今胜昔,旧貌换新颜。如今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隆吉龙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十八洞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