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生活之深托举精神之美

——舞台剧《航天筑梦人》创作谈


■康 璐

最近,由某工程技术大队官兵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航天筑梦人》在京连演五场,场场爆满,有的战友看完又带家人来再看一遍;不断有人发信息问“还演不演”;看到动情处,负责幕后调音工作的战士边推键盘边流泪;老同志也来了,他们和老伴儿相互搀扶走进礼堂,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演出结束拉着我的手说:“没想到演得这么好,谢谢你们把真实的故事搬到舞台上……”

作为来自这支部队的编剧,这是我没想到的。《航天筑梦人》把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与一支特殊的部队紧紧联系在一起,讲述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这支工程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辛、做航天基石、当神剑天梯,特种工兵将个人理想融入大国航天梦的动人故事。从伴随“两弹一星”事业组建这支部队,到他们完成以四大航天发射场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工程,几代人栉风沐雨,默默奉献。历史与现实交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两个小时的舞台剧中得以集中展现。

起初,我心里有疑虑。如今,文化形式新鲜丰富,官兵们还会喜欢舞台剧这种形式吗?当官兵们看剧时有笑有泪,当他们说“这一幕演的不就是我们连嘛”,当他们看完剧哼唱着剧中歌曲的时候,我知道,舞台剧这一经典的艺术形式他们依然喜欢,在舞台上才能集中呈现的戏剧冲突和饱满情感,打动了他们的心。

能不能直抵兵心,关键是我们的作品讲述什么,怎样演绎。全剧由源、火、砺、梦四幕构筑。主人公李保乐生日前偷偷省下馒头就是因为想念母亲,工程师谭建设藏下三封家书,在建成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塔后,向已经去世的母亲诉说,“你等等我,你等等儿子,你等我回去,陪你听惊天动地的消息”;工程师李宇飞参加西昌发射塔改造,替父亲李总工留下一颗老塔架的螺栓,那是病床上父亲的心愿,旧螺栓凝聚着父辈的血汗和青春;在戈壁滩无人区,为看见春天、看见希望,官兵从扫帚里取种,种出了一株红高粱;为建设世界一流风洞,指挥长、博士、战士集体攻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见不到阳光的山沟里,90后战士随时面对生死考验;集体婚礼现场,才和最亲的人说出那些隐藏的秘密,就在婚礼时刻,台风“海燕”来袭,新郎姜营长脱下礼服带领官兵在台风中抢救发射塔……

全剧以历史脉络、重大事件为主线,又包含着丰富的情感线,家国情、航天情、战友情、亲情、爱情,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几代人价值观的差异、碰撞,年轻官兵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真实地在剧中呈现。新兵刘梦天在工区对班长喊出了:“班长,我不是怕苦,我参军来的是高科技部队,可是天天在这山沟沟里干的是啥?”即将退伍的班长段志军告诉他:“在这个阵地上,前辈有前辈的光荣,我们有我们的使命,你干的这个工程关系着国家命运,你正在创造属于你的第一和光荣!”

创作剧本时我随着剧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自己的内心起起伏伏,感到被剧中人物和情节牵动着一路前进,不能停,好像一停就再也追不上他们。

看到剧本,词曲作家任毅、冯辉倾情创作了四首歌曲《祖国母亲》《天梯》《阵地上有我》《海岛上的夜》。当主人公谭建设说出母亲去世,大屏幕出现进军罗布泊的画面,剧中人物谭建设看着远方演唱着《祖国母亲》“越走风越大/越走越远啦/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我的脚步一路进发……”歌曲的创作完全贴合人物,从内心流淌而出。四首歌融入每一幕剧情,升华了主题和情感。宏大的题材与细腻的情感交融,令现场许多观众沉浸其中。

茨威格曾说,“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剧本情节源于我亲历和采访了解到的真实信息,人物和故事大都有原型,又进行了二度创作。也因此,一株红高粱、黄脸盆、台风中抢救发射塔、月亮城为女儿剪头发等细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扎实而生动的细节增加了剧作的生活质感,我希望更多观众能从最平凡的特种工兵身上感受到伟大的心,这是实现大国航天梦需要的磅礴力量。

我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研究生毕业来到这支部队已经十年了,曾和战友们一起在戈壁滩住地窝子、吃沙拌饭,和他们一起聆听大山的呼吸。我不是以创作者的身份,不是去体验生活,而是一名政治机关干事,是和他们并肩战斗的一员。或者说,这也是我的生活,所以能够说出官兵想说的话,了解他们的心。

这部剧的导演吕涛也一样。他从原军艺舞蹈系毕业到这支部队后曾担任指导员,带领连队在一线施工一年多。这次,他创作的舞蹈《黄脸盆》,表现暴雨使泥石流爆发,官兵们在发射场导流槽底激战,用黄脸盆端出上千方泥浆的故事;舞蹈《海燕》表现的是官兵们在台风中抢救发射塔的场面。吕涛从施工现场汲取灵感,把动作的细节、情感、战斗氛围艺术化地搬上舞台。在艺术原理中,关于舞蹈的起源,有一种说法就是劳动说。而我们剧中的这两个舞蹈作品恰恰生动表现出了官兵的战斗之美、劳动之美。排练中,吕涛告诉演员们,就是要把平时施工的劲头表现出来,因此也收获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全剧综合运用了歌曲、舞蹈、话剧表演等艺术形式,配合大屏幕真实的画面,突出军旅特色,加之地域民族文化元素点缀,穿越时空,震撼心灵。

演出结束,专家还进行了研讨。军旅词作家王晓岭、作家陈怀国、曲艺作家李文绪等都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宝贵意见,但一致的评价是“这是一部战味浓、兵味足、接地气的好作品,来自兵的心声,来自兵的生活。”

这部剧从创作到演出全部是大队自己的官兵,真正的兵写兵、兵演兵。大家不仅是创演了一台戏,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精神洗礼。饰演博士的演员刘志恒是一名战士,他告诉我:“说实话,开始我还不想演博士,但是到后来,如果说让我换一个角色我还真舍不得。”饰演工程师谭建设的小伙子是今年刚从陆军工程大学毕业的陈浩,每一场演出包括排练都投入得热泪盈眶,他说:“在新学员培训时候听说过这支部队的历史,当演了这个角色,才真正领悟到前辈们的奉献和情怀。”

今天,官兵们理解、领悟到这份崇高,他们不舍这些人物角色;明天,他们就会努力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在他们心里已经牢牢树起了精神丰碑。大队政委陈锦谈道:“舞台剧《航天筑梦人》是我们的一次成功尝试,我们还将以更多方式,让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凝心铸魂,使官兵不忘初心使命,在强军征途上创造属于新时代的荣光!”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