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对美国向俄罗斯等国代表推迟发放签证表示“非常关切”。此前,俄罗斯部分代表因美国迟迟未予发放签证,而未能如期到纽约参加第74届联合国大会。
一年来,美国不仅多次利用东道国优势,通过签证手段阻挠别国官员赴美参加国际组织活动,还借此手法阻挠国家间正常的学术交流和人员往来。正如一位俄罗斯官员所说,华盛顿在“制裁战”之外,又发起了“签证战”。无论是制裁,还是拒签,都像是一场“战役”中的武器,美国借之打压对手,为自身谋取利益和优势。
近来,最能体现这些手段的“武器”特性的,要数美国在“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上的作为。“北溪-2”项目旨在铺设一条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可将俄天然气输送至德国,并通过德国干线管道输送到其他欧洲国家。12月20日,在“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只剩160公里即告完工的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内容包括对参与“北溪-2”项目的企业实施制裁,措施包括禁止相关企业人员去美国旅行,以及冻结他们在美国的财产等。相关企业和个人由于担心被制裁不得不撤离,导致项目停工。
美国之所以赶在最后阶段拦住俄罗斯,无非是出于“美国优先”的一己私利。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北溪-2”项目,就像一条打通俄欧关系且能够为俄经济输血的动脉。出台法案实施制裁,不过是找一把称手的“刀”罢了。
在法案生效之后,德国副总理表示,坚决拒绝美国这种域外制裁措施。在这一表态中,“域外”一词尤为关键,体现出这种制裁干涉他国主权和内政的本质。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影响力都远远超出其国界。可以说,美国的霸权影响到哪里,“手臂”就能伸到多远。
美国的“手臂”越伸越长,在全世界四处点火。从古巴、伊朗、俄罗斯,到土耳其、欧盟、中国,不论是否为盟友,也不论有无联合国授权,全然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派。
然而,改变正在发生。从德国总理对美国总统的“怒目而视”,到法国总统的“北约脑死亡论”,无不显示出包括其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不满。
在表达不满之外,很多国家也正在采取更为务实有效的措施,以摆脱霸权主义的控制。例如,在伊核协议存废问题上,欧洲和伊朗就站在了一起。面对美国的金融制裁,法德英三国不仅于2019年初建立了与伊朗贸易的INSTEX结算机制,之后还发表声明,欢迎比利时等6个欧洲国家加入这一机制,以维护欧洲和伊朗的合法贸易。
这一支付机制独立于现有全球金融体系之外,能帮助欧洲企业绕过美国对伊朗的单方面制裁,若能成功建立并运作起来,其意义将非常重大。一个独立支付机制的建立,不仅意味着伊朗可能获得喘息机会,更意味着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将被撕开一个口子,为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12月27日,据菲律宾媒体报道,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正式拒绝了特朗普的访美邀请。路透社将之解读为,杜特尔特毫不掩饰自己对美式虚伪及干涉的鄙视。可见,在美国滥用其影响力,大肆将签证、制裁等各种手段都变成维护“美国优先”的武器时,有人对美相关手段不屑一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杜特尔特的选择是一个缩影,也是某种预兆。四面出击的结果,可能就是四面遭“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