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烈日炎炎的海岸滩涂,到白雪皑皑的北国雪原,从阴雨绵绵的山岳丛林,到飞沙走石的沙漠戈壁……这些年来,我随部队转战各地开展实战化训练,作为“海军陆战猛虎连”的“刀锋战士”,我渴望接触更艰苦的环境,对决更强劲的对手。
2016年,我踏上了国际军事比赛“海上登陆”项目选拔集训的征程。抬头看着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视线落在远在欧洲大陆的加里宁格勒,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期待,因为我知道那是一次能和高手过招的好机会。
但仅有激情击败不了对手,唯有实力才是赛场的通行证。
集训期间,除按计划完成训练任务外,“炎热环境练定力,大风环境练精度,武装奔袭练耐力”,这是我给自己开的“小灶”。我还给自己定制了狙击“魔鬼套餐”:狙击目标从鸡蛋、子弹壳到刀刃;狙击距离从600米、800米到1000米;狙击环境从山地到丛林……而这也让我练就了“伸手感知风速”的绝技。
一路过关斩将,我最终拿到了赴俄参赛的入场券。
到达加里宁格勒后,我们无暇欣赏异国风光。出国参赛,从语言、饮食的障碍到场地、规则的陌生,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
区别于其他比赛项目,狙击不仅需要过硬的军事技能、沉稳的心理素质,还需要对细节的精准把握和预判。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就可能决定成败。
温度、湿度、风速、光线、射击距离……加里宁格勒的赛场条件,与我们在国内经常训练的环境有许多不同。细微的差别都会影响火药的燃烧、子弹的推力和弹道的轨迹。为了把“意外”减到最少,赛前的调整期里,我和队友们经常泡在训练场上,以尽快熟悉赛场环境。
然而正式比赛那天,“意外”却频频发生:目标设在700米开外,固定靶换成了起倒靶;狙击副手被取消且不允许使用测风仪测速;射击时间只有5至8秒。
一声令下,比赛开始,我背着7.5公斤重的狙击长枪,跨障、爬坡、攀登、冲刺……临近终点时,我的体能已经接近极限,每一次呼吸,都会感到火辣辣的痛。
就在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我看到了身旁俄罗斯队员冲刺的身影。“嘶……”咬破嘴唇的血腥味儿让我又打起了精神,我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努力平稳呼吸。看着摇动的树叶和海面泛起的浪花,我能感受到风速不低。伸出手,风速大约7米/秒,笔记本中的各种数据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我果断将瞄准十字线偏离目标半个身位,砰砰砰……枪响靶落,3发子弹全部命中。
“太不可思议了!”俄方裁判起初并不相信我能全部命中,甚至怀疑起倒靶出了机械故障,要求验靶。但当他们看到靶心的弹孔时,不由得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成为所有参赛选手中唯一一名精准命中700米外全部目标的狙击手,也因此荣获了“最佳狙击手”称号。
2018年,我国首次承办国际军事比赛“海上登陆”项目。再次走上赛场,我不仅是参赛队员,也是教练员。年轻的队员们需要在激烈的比拼与对抗中锤炼血性虎气、砥砺打赢本领,队伍也需要传承和接续。
“争当尖刀上的最强锋芒!”所有队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最终夺得团体冠军。我带领的陆战一班中,排长宁文豪获“优秀排长”,步枪手文安科获“最佳狙步枪手”,机枪手周迪获“优秀机枪手”,而我再次获得“最佳狙击手”。
有人问我,你都30多岁了,执行过40多项重大任务,也曾获评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多次立功,还这么拼图什么?
登山者说,因为山在那里。而对于我,战场就在那里,对决更强劲的对手,争当尖刀上的最强锋芒,是我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最执着的目标。
(本报记者程安琪,特约通讯员陶佳伟、陈岩采访整理)
上图:许晓飞在训练中。
王嘉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