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回眸2019·年终专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难忘这一年,难忘这一刻


图为邱婧在阅兵训练时指挥院校科研方队训练队列。照片由本人提供
图为王乃明(左三)与战友一起领取单项奖牌。李 康摄
图为李明桂正在为提尔精英学校的学生授课。彭 希摄

墨枝披雪,遒劲沧桑,又到年终岁尾时。当我们翻看日历,发现2019的日子屈指可数,飞逝的光阴里,历史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一年,我们满怀乘风破浪的激情,有收获,有成长,有欢笑,有泪水,总有一些画面让人动容,总有一些经历让人难忘。

回望2019,那些举国欢腾、自豪满怀的时刻,定格于史册,也盘桓于每个人心头。让我们走近几位基层官兵,听听他们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在男兵方队当“女教头”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学员 邱 婧

10月1日上午,当我以教练员的身份站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目送着院校科研方队迈着铿锵的步伐接受检阅时,那些在寒风中站军姿时头昏脑涨的日子,那些受了委屈后把眼泪憋回心底的日子,都在那一刻化作我军旅路上最重、最深的足迹。

今年1月底,当得知国防大学将选拔人员参加国庆大阅兵的消息时,我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可等命令来了,却是让我去男兵方队当教练员。给男兵当教练,我能行吗?我陷入纠结。就在接到命令的第二天,我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面有些褪色的国旗。这是去年大年初一,我在西藏边防采访时与詹娘舍哨所的战士们一同升起的。看着它,我想起下山时,他们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唱的那首歌——《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没有理由再犹豫,穿上军装,我就要坚决服从命令。

在教练员集训中,我被选作标兵规范阅兵队列动作,每天强化训练,一周下来,膝盖打不了弯,脚肿得不敢沾地,好像再次回到了“从零开始”的新兵连。“我的动作将是受阅队员的底线,更是他们的底气!”我拼命给自己加油打气。

在院校科研方队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者占71%,队员整体年龄偏大。开训之初,许多队员都把我当“花瓶”,在队列中有些松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不以为意,专注于训练。几天下来,我用自己挺拔的军姿、标准的队列动作和洪亮的指挥口令,赢得了队员的尊重与正视。

很多队员长时间没有进行高强度的队列训练,还有个别队员的痼癖动作比较严重。怎么办?一个字——狠。谁来狠?只能由我来。于是,随着一声声严厉的口令,我也成了队员口中的“女魔头”。不久前,一位受阅队员还对我说:“你训练可是真狠啊,那段时间我看到你就两脚发软!”就这样,队员们的队列动作一天天提高,方队的训练进度也明显加快。

阅兵接近尾声时,望着钢铁洪流般的战车渐渐远去,一位参加观礼的群众把一束鲜花送给我,对我说:“谢谢你们,人民子弟兵!”紧接着,一束又一束的鲜花被塞入我怀中……那一天,那一刻,有无数个瞬间让我比自己接受检阅还满足、还幸福。

在国际赛场拿冠军

■新疆军区某高炮团导弹连中士 王乃明

站在“国际军事比赛”的领奖台上,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眼眶渐渐湿润了,我们付出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2019年8月,我和几名战友代表中国陆军参加了“国际军事比赛-2019”“晴空”便携式防空导弹班组项目比赛。

8月的新疆库尔勒,气候变化无常。比赛那天,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席卷而来。

根据抽签,中国队第四轮上场。“受天气影响,前三轮上场的参赛队在导弹迎攻射击时,均未能及时发现目标,错失了发射机会……”看着前方大屏幕上实时传输的比赛画面,我替他们感到惋惜,这样的天气,发现和搜索目标难度很大,稍不留神就会错失良机。

“中国队加油……”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我们的战车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

战车一路疾驰,连续通过多个障碍后,直扑导弹发射阵地。“打仗不会挑天气,不能紧张!”我跳下战车,扛着导弹发射筒一边向山上跑,一边在心里默默地说。

“靶弹升空!”汗流浃背的我还未恢复内心的平静,一枚靶弹已经冲向天空。我瞪大眼睛在空中搜索目标,刚扫视到那点光源,它就钻进了一片云层。我仔细一看,那片云层的右方与目标飞行延伸的轨迹上有片云洞。根据以往的训练经验,我迅速确定那里就是射击的最佳境地。

我紧盯目标,双手条件反射般地做出一系列动作,瞄准、解锁、发射一气呵成!“轰!”一枚导弹应声出筒,拖着尾焰腾空而上。

“漂亮!中国队成功发射,导弹在苍穹之上与目标完美交会……”几秒钟后,赛场上空飘荡着解说员激动的声音。

当我们完成后续比赛内容,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现场观众纷纷起立,挥动着手中的国旗欢呼雀跃。一些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穿着不同迷彩的外国军人也走了过来,冲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那一刻,我才深刻地体会到,赛场夺魁、战场争锋,没有与生俱来的强者,唯有不懈努力。只有练好本领,拥有了真正的实力,才能赢得尊重,才能为国争光。

李 康、王 晶整理

在维和驻地当“外教”

■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政工干事 李明桂

“找呀找呀找朋友……”每当听到黎巴嫩提尔精英学校的学生在课间唱着中文歌曲嬉戏,我都倍感欣慰。

9月上旬,应当地学校邀请,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在黎巴嫩南部提尔精英学校开设汉语班,搭建了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汉语“外教”。

刚受领任务时我深感自豪,充满动力。然而,“外教”的工作并不轻松。记得第一次上课时,我感觉自己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因英语口语稍弱一些,差点被学生问倒。

下课后,我认真梳理总结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边向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外事联络组组长臧德龙请教,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整理了100多句授课常用语句。除此之外,我还在网上搜索教学视频,学习讲课技巧,进行提前试讲,力求达到熟能生巧。

经过几次上课,我基本能听懂学校中来自几个国家的小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并能顺利回答他们的提问。我还设置一些游戏环节,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玩中学,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又增加了一些有难度的互动学习,如“你朗读,我来评”“你写字,我来改”“课后作业小咖秀”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更多感受到学习中文的乐趣,而且我的授课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12月初,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举办“大使杯”中文歌曲比赛,我们指导的学生分获冠军和季军。其中,获得冠军的玛利亚姆演唱的歌曲是《但愿人长久》。

赛前,为了让玛利亚姆理解歌词的意义,我下了很大功夫,反复给她解释歌词的中文含义,训练她的情感表达。我还带着她从班级试唱到学校广场表演,一步步消除她对舞台表演的畏惧感。

那天坐在台下,看着学生们在舞台上充满自信地演唱,我感触良多。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中国文化之花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绽放,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蒙卓霖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