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天寒地冻,但户外运动依然吸引了很多人的参与。12月1日,2019年度中国铁三联赛总决赛在广东南澳岛落下帷幕;12月份,北方许多雪场和戏雪乐园陆续开张营业;12月的每个周末,从中部到南部,多场马拉松和越野跑赛事如火如荼地举行;我家门口的紫竹院公园,每天上午广场舞人潮依然可观,寒流挡不住这些有着固定社交和闻乐起舞的练习者。
2019年,是户外运动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冬泳,在华北、东北多地每天都有很多爱好者在畅游;滑雪,每天都能看到朋友们在南山、万龙、北大壶乃至国外的滑雪视频;跑步,各种打卡晒照日复一日如约而至;攀登、漂流,关于高海拔攀登的讨论,攀岩的美图和三江漂流云南集结号,更是让人心驰神往。
作为喜欢户外运动且从中受益的参与者,看到如今户外健身已然成为大势,户外运动的魅力越来越被大众认知和接受,中央到地方鼓励发展体育产业和户外休闲产业的文件政策不断出台,我们倍感欣慰。每次遇到户外同道时的振奋交流,户外运动在数字化时代迎来的产业升级,更让我们倍感振奋。户外运动和户外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每一位户外运动的参与者,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
户外运动,尚无权威定义。一般认为是指自然环境中带有体验或探险性质的运动项目群。不过,它至少应具备两大特征:“新鲜空气”和“身体活动”。新鲜空气是指离开屋檐下,来到自然中;身体活动是指它会让人运动流汗,是一种身体力行。
拥抱自然,挑战自我。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户外运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攀岩、冲浪、漂流、越野跑、山地车、长板、定向运动、皮艇球、翼伞、浆板等,各种新奇酷的户外运动玩法层出不穷,甚至就连奥运会这个老大哥,也开始接受这些新鲜的户外玩法,将部分项目纳入到奥运比赛项目中来。
不少人曾问我中国户外运动的参与人口,这很难说。由于分项目精确统计都难以做到,更不用说整体加权。举例来说,装备门槛较高的铁三运动,可查的数字是国内每年不到两万人次参加国内外铁三赛事。据此推算,练习者的规模为10万人左右。再者,门槛较低的跑步运动,国内近两年每年超百万人次参加并完成半程以上马拉松,同理推测跑步练习者数以千万计。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趋临近,据统计2018至2019雪季滑雪总人次近2000万人次,去除其中占比较大的“一次体验型”观光滑雪者,估计已达一定滑雪频次的爱好者超百万。如果将所有项目加在一起,中国户外运动参与人口很显然具有不小规模。
中国户外运动的发展,让户外赛事备受热捧。5月2日,2019年第十四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3000名商学院学员及企业队员四天穿越戈壁无人区,各大商学院角逐激烈,参赛名额尤为稀缺。8月底的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上,中国参赛者(含港澳台地区)高达564人,虽未能出现去年贾俄仁加、姚妙勇夺冠军的壮举,但是运艳桥、申加升等人也有不俗的表现。越野跑,如今正成为中国户外运动最亮眼的风景线。
说到户外产业,如果仅从销售业绩来看,中外品牌的销售数据皆不理想。我们不能说户外用品销售收入的减少,是因为消费人口减少或消费意愿不足。同一时期,体育用品销售态势就相对乐观。户外运动产业的整体业绩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户外运动起步晚,企业实力普遍还不算强。坦白地说,在户外文化的建设上还欠火候。户外文化的核心是户外运动的魅力,这恰恰是户外产业最大的护城河和竞争力。
挥别2019!我希望在2020乃至不远的未来,户外运动成为国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在户外运动服务和产业领域,有更多户外和科技的融合创新出现。今后的中国,大健康大户外产业和高科技数字化产业,将是两驾马车;户外健康运动的生活方式和基于数字化生存的方式,将是更多人生活的两面。
期待2020,这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全方位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计划”规划纲要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