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一座静美的边境小城,夏季青山绿水,冬季雪落枝叶。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和扶贫政策的精准实施,让这里成功摘下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绿水青山真正变为脱贫富民的“金山银山”。这座小城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
长久以来,阿尔山市遵循“生态立市”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旅游产业因自然美景逐渐兴盛。为此,市里紧扣旅游产业这关键一环,探索形成了“全域旅游+小种植、小养殖、小商业、小劳务、小合作”的经济发展模式。贫困户通过“小经济”与全市旅游“大经济”紧紧捆绑在一起,借旅游产业,绿水青山成为贫困群众打开脱贫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利用“小合作”发展林下经济逐渐成为阿尔山脱贫致富的新途径。阿尔山市白狼镇林下资源丰富,野生中药材、优质山泉水为饲养梅花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白狼镇鹿村的鹿园也因此成为当地村民脱贫增收的重要平台。
“鹿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鹿,然而零散养殖的收益并不好。”白狼镇党委副书记徐国强说,“为提升规模效益,我们建立了鹿园,村民和贫困户可以将自家的鹿在鹿园寄养,鹿园则通过向游客收取门票以及销售鹿衍生品等创收,村民和贫困户可以按鹿分红。”
明水河镇西口村村民许红亮,也利用“小养殖”做出“大文章”。2015年,许红亮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贫困,许红亮不服输,依托扶贫小额信贷和政府产业借款买了9头牛。
政策帮扶再加上自己的信心和干劲,许红亮养的牛从9头发展到现在的44头。“好生态提升了养殖品质,繁荣的旅游业拓宽销路,现在每年收入10万多元!”许红亮说,他正张罗着开办一家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脱贫致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些年,阿尔山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2018年,阿尔山市接待游客432万人次,较2013年增长229%。在脱贫攻坚方面,成功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序列的阿尔山目前已累计脱贫545户1338人,脱贫工作目标的完成指日可待。
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阿尔山不断改善生态,为群众持续增收创造坚实基础。2014年至今,阿尔山市开展人工造林6.5万亩,封山育林23.2万亩,义务植树0.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0.65万亩,如今已成为内蒙古东北部的一颗“绿色明珠”。
“我们还聘任部分贫困户当护林员,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有效扩大了脱贫工作的覆盖范围,实现绿富同兴。”阿尔山市副市长王天凤说。
贫困户崔淑敏就是这样一位护林员,2017年以来,每个季度2500元的工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她的生活。看着越来越美的阿尔山,崔淑敏心里满是欢喜。“现在我不仅脱了贫,还能为保护生态出份力,这日子美极了!”崔淑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