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联合出品,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的电视剧《澳门人家》,生动刻画了澳门回归前后30多年间的发展变迁,具有鲜明的澳门特色和真挚的家国温情。
电视剧《澳门人家》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持续引发观众的讨论热度:“剧情好,正能量也足,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根”“古朴的大宅、梁记饼店、老旧的街道以及街头巷尾的吆喝声,年代感扑面而来,街坊们互相帮助、相处和谐,画面很温馨”……这部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旨在讲好大时代背景下澳门人民的精彩故事,进而描绘出澳门回归20载的发展历程。
该剧在选材上紧紧围绕“一家人、一条街、一座城”来连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大命题。故事发生在澳门老街三湾斜街上,从百年招牌梁记饼店切入,通过一个老铺的变化和梁鼎文一家人的平实生活,有力呈现了家国亲情的深厚感染力,用梁记饼店的创业历程折射出“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成功实践。观众从中能够了解到,澳门回归祖国后在中央政府的关怀和内地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的崭新面貌。
这部剧的时间跨度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构成了2019年影视剧市场中献礼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一道历史文化景观。故事开篇的时间是1987年,在这一年,葡萄牙国务会议经过讨论后,原则上同意1999年将澳门交还中国,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从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澳门回归,到非典来袭、北京奥运会举办、港珠澳大桥开通……在纵览历史重要时刻的宏大视角下,用梁家三代人、三湾斜街街坊邻居的生活感受,传递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观。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澳门现代城区、西湾大桥、大三巴牌坊、黑沙滩等澳门知名景点和澳门传统手信——杏仁饼的制作,在剧中都被真实呈现出来。剧组还耗时两个月,在广东中山改造搭建了考究细致的五条景观街道,重现澳门老城区的风貌,室内场景布置和演员的衣着服饰尽可能还原年代质感。
家国故梦,是海外游子魂牵梦萦的深深眷恋。电视剧《澳门人家》始终聚焦“回归”内核,深入澳门普通民众的生活。剧情开始便介绍了梁家人来到澳门的渊源,“从广东中山到澳门立足,历五代,近百年”。这也说明了澳门人民与祖国同根同源的关系。澳门回归前,梁鼎文的父亲梁恒解答街坊们的疑惑时说:“澳门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就是骨肉分离得太久了……咱们都是炎黄的子孙、华夏民族的后代,分散那么久了,妈妈跟孩子说,孩子回家吧。那你回不回啊?”街坊们异口同声:“回!”澳门人民情系祖国、思乡归国的情感在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得到了有力烘托。特别是,1999年12月20日,三湾斜街的居民走上街头鼓掌欢呼、共庆澳门回归的场景,令人感动和震撼。“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七子之歌》的旋律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影像把观众的思绪带回到举国同庆的那一天。
剧中梁家大屋的归属变更是特别重要的戏眼。它是梁家人的家族之根,是有故乡可回的直接证明,意喻着文化之源和民族根基。但梁家人因为面临经济萧条、无钱医病的艰难处境,只能被迫变卖梁家大屋,这也导致了梁鼎文的家庭破裂、亲人离散。澳门回归后,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梁家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最终收回了梁家大屋。总编剧梁振华在创作谈中说,梁家大屋的“失而复得”正是澳门从被占到回归的具象化表达。梁家人面临的苦难就如同中华民族曾经遇到的困境,“梁家大屋”被赋予了澳门回归的象征意义,也让剧情结构紧致、散而不乱。
普通人的生活映射时代发展,梁家三代人的命运与国家政策和澳门建设紧密相连。梁恒生前坚信澳门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始终坚守中华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身体力行地教育子女要传承“有信、有心、有信心”的梁家家训。父亲病逝后,梁鼎文用一生践行梁家家训,用心做好自家的杏仁饼,抓住澳门回归后的发展机遇,将“梁记饼家”的家族品牌做大做强。还有浪子回头、豁达开朗的梁鼎武,从小聪慧懂事、博士学成回澳的小妹梁潇,沉醉于武术的梁家栋,以及热情大方的皇冠小馆老板郑大冠、勤劳贤淑的韩雅琪等街坊四邻,每个人的成长进步其实都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由一个家、一条街延伸出来的父子、夫妻、兄弟、街坊等多种人物形象与关系,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淳朴的民风店风,揭开了平凡却不平淡的澳门生活画卷。
品味电视剧《澳门人家》,其贯穿始终的思想主题始终是“澳门这座城市是有家的,这个家就是中国;澳门人是有根的,这个根就是中华民族”。作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献礼作品,这部电视剧让观众看到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只要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能秉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推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步伐将更加坚定有力。
图片制作:孙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