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德高”才能“望重”,只有“品厚”才能“致远”
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基、从政之要。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东汉张衡在《应间》一文中也讲到“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可以说,以德修身、以德立威、德位相配,是古今中外共同而恒久的价值观。
高尚的道德犹如时代的春风、前进的号角,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翻开历史长卷,我党我军向来是立德树人的摇篮。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从“草原之子”牛玉儒到“草鞋书记”杨善洲,从“导弹司令”杨业功到“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在公与私、义与利、生与死、苦与乐的考验面前,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展现了高尚的道德追求,演绎了不同凡响的生命壮歌,立起了一座座闪亮的道德丰碑。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党性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就能在个人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上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就能历练出向真、向善、向美的人生境界。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一德轻而百恶生焉。人无德,什么事都难做成;官无德,一分威信也不会有。1933年参加陕北红军的肖玉璧,作战中奋勇杀敌、冲锋陷阵,身上有90多处伤疤。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组织安排肖玉璧担任边区贸易局副局长,他却辜负了组织的关心照顾,利用职权牟取私利,贪污挪用公款3050元,最终被处以极刑。《解放日报》刊文指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反观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的深层次原因,无一不是从思想道德滑坡开始,一步步滑向深渊的。他们中许多人都是曾经的“能人”,但随着职务升高,思想道德修养不但没提高反而下降,最终给党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个人也身陷囹圄,名誉扫地。殊不知,身居高位而德不相配,位在要津而无所作为,不仅会损害集体利益、贻误发展机会,最终也会贻害自身。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党员干部而言,岗位即意味着责任,是搞特权任性妄为还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是对人品官德的现实考验。进入新时代,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只有“德高”才能“望重”,只有“品厚”才能“致远”。前不久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党员干部要加强政德修养,“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品格,正心修身、慎独慎微,严以律己、廉洁齐家,在道德建设中为全社会作出表率”。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省态度,经常检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把自己搞得很干净、很阳光、很硬气。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我们持续加强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不断修德修身、立德立功。首在学以修德,把学理论、学哲学、学传统与德的塑造结合起来,悉心感悟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有益思想观点,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崇德向善、修德正心的过程,成为见贤思齐、克己奉公的过程,成为反求诸己、慎独慎微的过程。重在俭以养德,始终保持简朴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划清公与私、法与情、义与利的界限,将自然本能的欲望装进理性与道德的笼子里,努力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不断提高修养境界。要在律以守德,常念法纪之严,常怀戒惧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在实践中把学习与改造统一起来,把立德与立行统一起来,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修炼高尚道德不是一时之行,而是一世之道,必须坚持知行合一、常思常进、久久为功。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规范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无私奉献的公仆之心担当一职一责,让明德惟馨、崇德向善的心灯常明常亮,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成就事业。
(作者单位:91208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