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达拉的最后一场秋雨是在飞机落地后降下的,一整日雨后,新疆立冬了。
我们穿着军大衣踏上位于祖国西北角、靠近哈萨克斯坦的武警兵团总队某中队的一号哨位。眼前被雨水洗过的可克达拉空气新鲜,宁静安详。远处的天山之巅,几个世纪都未能消融的冰川千沟万壑、绵延起伏。深蓝色的夜空星光璀璨,像维吾尔族姑娘的眼睛凝望着哨兵。夜空之下,哨兵在守望。
维吾尔族大叔卡德尔是与中队比邻30多年的老邻居。今年年初,因为任务的需要,中队搬迁到了距离老营区30多公里外的可克达拉市郊。如今的老营区已是一片荒地,早已没了往日的模样。大叔家的院墙上靠着一把木质梯子,扶手和脚踏的位置都被磨得发亮。几十年来,大叔就是踩着它爬上爬下,和官兵隔着院墙打招呼。不管有什么事,大叔在房顶上喊一嗓子,很快就会得到战士们的回应。
如今,营区空荡荡的,让大叔和大妈很不习惯。清晨鸡鸣的时候,大叔还是习以为常地爬上梯子,朝着营区凝望很久。他说,在老营区空荡荡的操场上,仿佛还能看见战士列队训练的样子,仿佛还能听见他们响亮的口号声。这些记忆已经深入骨髓,难以忘却。
窗外的雨一直下着,卡德尔大叔抹着眼泪告诉我们,他收养的第一个孩子不慎掉入“湟渠”的时候,也是个雨天。中队官兵沿着水渠找了好久,才找到了孩子。孩子的离世,对两个老人来说跟天塌了一般。至今,那个孩子还是老两口心底的伤痛,每每提起,心中都如同针扎一般。
一阵都塔尔的音乐将大家带离了悲伤的氛围。大叔的女儿和外甥女为我们跳了一段地地道道的维吾尔族舞蹈,大叔亲手做的抓饭、炸的馓子也冒着热气端了上来。知道我们要来,大叔起了个大早,杀了土鸡,和了面,买了水果,打了馕,还特意准备了维吾尔族小花帽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大叔并不知道来的是谁,他说:“只要是当兵的,就跟我的孩子一样。”
走出大叔家已经是晌午了,细雨扑面而来,让我想起滑过大叔脸庞的那一抹热泪,感伤中却又透着丝丝暖意。
夜宿可克达拉,爬上15米高的一号哨位,星光下年轻哨兵的身影深深定格在我心里。从他的哨位远眺,是可克达拉新城璀璨的灯光。他身后是一行醒目的标语,“执勤就是战斗,哨位就是战场”。可克达拉2015年新设市,是兵团人创建的第8座城市。据说,请的是南方设计团队,规划得很好,但人口依然不多。
听着中队指导员苏忠永的介绍,心中蓦然响起降央卓玛演唱的那首《草原之夜》。其中,有句耳熟能详的歌词,“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这首歌反映了当年兵团军垦战士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草原之夜》歌中的憧憬变成了绚丽多彩的现实,可克达拉真正改变了模样。这让每个到过这里的人都想去了解如今的可克达拉和她年轻一代建设者、守卫者的故事。
站在一号哨位上,这种探寻的愿望尤其强烈。
指导员小苏今年28岁,他和新婚不久的妻子都是成都人。不久前,他妻子来了趟可克达拉,原本听说可克达拉新设市,发展得很好,想来这里考公务员。可她待了几天还是不适应这里的边远寂寞,笔试一结束,就回去了。
学指挥出身的小苏能写会画,他带着战士在新营区用石膏雕出了一个小号,还有一尊双手托举起军旗的雕塑。陪同采访的老班长告诉我们,老营房那面墙上的主题画“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就是指导员画的,原本以为一年之后才会移防,但是没想到一纸命令要求两天之内搬离。到了新营区后,他又着手设计这两个雕塑。那个小号,是指导员去井冈山时看到的,他说这意味着一声号令即刻出发。双手托举军旗,表达坚定的信念。老班长提到一个感人的细节,常有一些比较淘气的战士对指导员说,“让我去雕刻手的细节吧”。年轻的战士们这样反反复复地修改,使得雕塑呈现出来的效果还不错,就差上色了。“手要古铜色的质感,军旗要火红火红的。”等雕塑落成,当可克达拉第一缕阳光照进营区时,站在一号哨位上的战士一定能第一眼看到45度朝向天空的小号和那双古铜大手托举的火红军旗。
和这里的战士聊天,你会发现,他们有句口头禅“这是最好的……”。这是最好的哨位,这是最好的班长……起初听到这样的话,总是让人瞬间迟疑。可站在一号哨位上,你会突然明白,战士们是从平淡中发现了美,从苦中品出了甜,从平凡中感受到了荣光。他们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除了上哨,就是在一块两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场地上进行勤务课目训练。记得有个上等兵说,他最喜欢看军报上有关武器装备的版,他觉得很带劲。听到这话,有个老兵善意地笑了。我觉得,我懂这位上等兵,那是他心中激荡起渴望光荣的心。哪个士兵不希望自己像一颗上膛的子弹,随时准备射向来犯之敌?这些年,我们编发过很多士兵的故事,他们中有每天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仪仗兵、有在国际比武赛场上为军旗添彩的特种兵,甚至有些是女坦克手、女伞降兵。与他们相比,这个中队战士的岗位可能看起来太普通了。他们何尝不希望驾驶战机巡航万里海天、操纵战舰劈波斩浪……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以武装看守勤务任务为主的中队,连续18年都是武警兵团总队的标兵单位,5次荣立集体二等功,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多年是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也是在不久前,年终考核在即,中队有几个义务兵射击没有达到优秀,训练处长出身的支队长来指导了七八天,最后中队考核成绩总评优秀……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无数这样的普通官兵在默默坚守。
一路向东,踏歌而行。翻越天山,上果子沟大桥,过赛里木湖隧道,看风雪新疆。其实,无论立不立冬,这里的积雪似乎一年四季都没有消融过。就像我们接下来的采访对象努尔艾力、王骁一样,在追梦的路上,无论努力后的结局如何,他们都坚持不懈;无论面对多大挑战,他们都信念不变。那平凡中闪耀着的不平凡最打动人,在祖国最偏远的地方,他们的故事很难不让人感动。
努尔艾力是一名维吾尔族战士,身形宽厚,目光对视的那一刻,我眼前浮现出的是他在草原上骑马驰骋的威武样子。他今年被武警兵团总队评选为“五好士官”。跟他的交流很顺畅,他普通话虽然讲得不太好,但话语里透着真诚,说得最多的是部队很好、战友很亲。“妈妈说,我是她的骄傲!”话音未落,小伙子脸上露出了红晕,他害羞了,是因为他还没有准备好把自己定位在优秀的位置上,他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
刚刚接受采访时脑门还紧张冒汗的战士王骁,一到训练场如猛虎下山。说好只是做一个单杠四练习,可他脚刚落地,嘴角上扬,蹦出一句响亮的“接着来个五练习”,完全没有了刚才的拘谨。他是武警兵团总队认证的“金哨”教员,所以,在训练场上他有理由骄傲。这是他的主场,更是他的战场。他是支队训练场上的一把标尺,成就了很多人。有的转了士官入了党,有的学了技术提了干,这些战士的成长故事,他如数家珍。而对自己的成长进步,他似乎不那么在意。明知道第二年要提干,他却因为部队任务需要主动离开战斗班长岗位,去教导队当了专职教员。部队训练水平提高了,他自己却不符合提干条件了。这些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的眼眶再次湿润……
夜深了,可克达拉星空闪烁,许多战士依然伴着伊犁河的涛声在各自的哨位上执勤……他们站得笔直,他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最美的边疆。
一个普通的武警中队、一群普通的军人,筑起祖国大好河山的钢铁长城,保卫着边疆和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