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职方阵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念念不忘那群兵

——解放军第909医院转改医师曾宇哲为兵服务二三事


■陈 颖 刘永瑜

越野车“喘着粗气”,在盘山公路不停地画着“S”。解放军第909医院文职医师曾宇哲的思绪早已飞上了山顶的雷达站。11月中旬,他随医疗队又一次来到群山环绕的某雷达站,见到了念念不忘的那群兵。

士官小廖的关节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应该好多了吧;沈班长在电话里说患上了湿疹,这次给他带来了专用药;战士小林打算明年考军校,特地给他带了一套复习资料……

转改文职一年来,曾宇哲发现自己对驻高山、海岛、边防的官兵打心眼儿里透着亲近。他知道,这与自己5年的守岛经历有关。

2013年,作为厦门大学医学院国防生的他,被分配到一个“三无”小岛——无水、无电、无居民,成了一名小岛军医。“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成了他真实的生活写照。后来,上级机关为岛上安装了太阳能,洗澡有了热水,照明有了节能灯。可是与外界隔绝的滋味不好受,每周一次补给船送来的报纸、杂志经常被战士们翻得起了毛边儿。

虽然条件有些艰苦,但岛上几十名官兵苦干不苦熬,亲如一家人。每次参加比武考核,总能捧回奖状奖杯。训练间隙,战士们用罐头瓶栽花,用旧脸盆种菜,原本寂寞荒凉的小岛也慢慢有了生活气息。

去年,连队“军转文”工作展开,曾宇哲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感觉自己实在是离不开这个生活了5年的“家”,离不开这群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战友。最后,还是指导员帮他下了决心:“去吧,中心医院的舞台更大,军地患者多,接触的疑难杂症多,可以学到更多的医疗技能。只有本领强了,才能更好地为高山海岛官兵服务。”

曾宇哲至今仍忘不了,离开小岛的时候,全连战友为他送行,巡逻艇开出很远,战友们仍保持着列队敬礼的姿势。那天,他说自己的眼泪太不争气,稀里哗啦地往外涌,擦都擦不干。曾宇哲心中暗暗叮嘱自己,今后一定尽自己所能多为战友们做点什么。

到解放军第909医院报到后,第一站就是在急诊科轮岗锻炼。急诊科是该院倾力打造的战救学科,这里每天接诊病人数百人次,手术类型多,既有常见伤病,也有疑难杂症,能够实现“现场急救、途中转运、危重复苏、损伤控制性手术、重症监护”全过程救治。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从容应对,经过3个月锤炼,曾宇哲感觉自己每天都能学到新的技能和知识,他乐此不疲。

经过多科室轮训后,他被定岗在该院的全军骨科中心,科室在创伤外科、脊柱外科救治技术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科室专门安排全军知名专家林斌与他结成帮带对子。曾宇哲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成长的平台,白天跟着专家坐门诊、做治疗、跟手术,晚上又对各种病例反复研究。对一些新技术、新业务,他主动迎难而上,不弄明白不放过,不学扎实不罢休,身边的战友们都称赞他上手快。

只要有赴部队巡诊的机会,曾宇哲总会第一时间报名。半年下来,他随医疗队上高山、下海岛、走边防、进哨所已有20余次。现在,哪个部队有哪些多发的常见病、慢性病,他都清楚,心里渐渐有了一个“官兵健康档案库”。无论走到哪个小散偏远分队,他都会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下。基层战士经常电话询问一些医疗方面的问题,他知道的就第一时间给予解答,不知道的就专门找专家请教,然后再回复战士们。

每天手术结束时,曾宇哲习惯到军人病房里坐上一会儿,与住院战士聊一聊,问一问对病情有无担忧,对治疗、护理、饮食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先后收集了10多条住院官兵的“金点子”交给科室和医院。现在,战士们有啥心里话都愿意与他聊。

某合成营上等兵小宋在一次训练中不慎造成左腿骨折,担心手术会留下后遗症,思想上顾虑很多,见到曾宇哲,前前后后问了个透。曾宇哲找来5个腿部负伤战士康复后重回训练场的真实病例,一一给他解读,最终帮助小宋及时卸下思想包袱,重拾信心。术后,他运用科室研发的“下肢可调节康复支具”协助小宋开展康复训练、行走锻炼,有效缩短了术后康复期,小宋出院后很快走上了训练场。

虽然服装由“国防绿”换成了“孔雀蓝”,但是他身上的“兵味”始终未变。他深知,自己一直在这群兵的方阵里,而这群兵也一直在他心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