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衡宝战役为叙事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太阳升起的时刻》,带着军人的青春与热血扑面而来,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视听震撼。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广场上礼炮齐鸣,与此同时,在湖南衡阳和宝庆一带的战场上却是炮火轰鸣。这部电影聚焦解放战争中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唯一大战——衡宝战役,怀着坚定信仰的解放军将士们在新中国的礼炮声中奔向战场,伴随嘹亮的战斗号角响起,他们在浴血奋战中托起新中国冉冉升起的太阳。衡宝战役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与历史意义,不仅解放了湘南、湘西大部分土地,还为解放华南和西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军事和政治形势。电影选择的题材内容非常契合献礼片的主题,导演安澜介绍说:“战争题材电影主要该讲什么?那就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因为只有英雄主义才能撑起一个国家,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让一代代年轻人知道新中国是怎么来的,是战士们用鲜血和肉体,铺垫起共和国成长的道路,夯实共和国的基石。”
电影《太阳升起的时刻》格局宏大,从多个层面的叙事角度来呈现这场特殊的战役。影片既有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壮观呈现、国共双方在战略战术上的精彩较量,还有“尖刀连”官兵在战场上的生死抉择。一方面,电影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维护中国统一的决心。面对敌人妄想重开谈判、让未来的中国形成“以江为界,红白各半”的分裂企图,毛泽东同志坚定地予以驳斥,并表示:“我们共产党人决不做分裂中国的历史罪人!”铿锵有力的话语表明了解放战争的前因后果,也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揭示了衡宝战役是一场为了祖国统一的信仰之战。另一方面,电影从年轻官兵的视角出发,着力刻画他们在战争中的真实情感,通过普通官兵的命运折射重大历史事件。“尖刀连”连长李树青、“神枪手”刘三柱、“机灵鬼”小唢呐、机枪手大憨、文书“小眼镜”、战地报道员贺小麦等人物个性鲜明,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但他们以国家利益为上,将亲情、友情、爱情同新中国成立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理想信念而走向战场。“小眼镜”刚进入连队时还只是一名文弱书生,经过战火的洗礼后他在战场上成为英勇杀敌的解放军战士。“神枪手”刘三柱的几位哥哥战死沙场,他成了家中的“独苗”,虽然有过犹豫,但他还是选择坚守在战场上。影片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这些年轻军人的战火青春,而他们只是为了祖国和平统一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众多官兵的缩影。军史专家肖裕声说:“《太阳升起的时刻》的创新之处在于写小人物,讲大事件、大情怀,在还原战争残酷壮烈的同时,聚焦年轻战士的内心世界。”
作为战争片,电影《太阳升起的时刻》最精彩的地方还在于以“硬核”的方式还原战争的本来面目。子弹穿梭,硝烟弥漫,炮火连天,整部影片用大量的镜头呈现衡宝战役的惨烈和悲壮。“机灵鬼”小唢呐为了保护战友而吹响唢呐吸引敌人的注意,年轻战士以血肉之躯扑向敌人的钢铁战车,机枪手精准射击敌人要害……战争场面的精雕细刻更能体现出解放军官兵身上的英雄主义和家国情怀。处在作战前线的他们并不知道新中国的国旗样式,但一面绣着“新中国”三个大字的红旗成为他们在战场上迎接新中国到来的期许。激烈冲突的画面不仅给观众带来热血燃情的现场感,更让观众从战争的残酷中感受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为了真实还原这些历史细节,主创团队采访了参加过这场战争的军人和相关的历史专家。一位参战老兵说:“人都怕死,只是为了什么而死感受却大有不同,为新中国成立,为国家统一牺牲,值得。”参战老兵的话给了主创团队很大触动,他们反复打磨剧本,力求通过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真实的衡宝战役。有观众感慨道:“这部电影让我更加清楚如今的和平环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从今年热映的军事题材电影如《古田军号》《八子》《红星照耀中国》《极度危机》等来看,《太阳升起的时刻》丰富了军事题材电影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形式和内容,为献礼片注入了铁血军魂的强劲力量。电影选择的衡宝战役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无数革命志士的牺牲与奉献。让当下的年轻人重温这些红色历史,能够激发他们蕴含在血脉里的自强不息精神,承担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