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遗漏经验造成的只是损失,遗漏教训带来的将是陷阱

“总结好”才会“大有益”


■马洲兵

犹如竹子拔高需要结节,人生路上要想超越自我,避免驴子拉磨总在原地打转,也需要对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经常回放盘点。陈毅元帅曾说,毛主席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善总结,“不二错”。而毛泽东同志自己也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如今,许多同志都有写日记、周记、事后记等习惯,单位也有半年总结、年度总结、阶段性总结等做法。这些用的都是“磨刀功”,甚是值得。但磨刀也是技术活,把握不好磨的要领,不仅很难把刀磨快,还可能使刀更钝,甚至失去钢火。“总结好,大有益”这句名言,不只说明总结的重要性,也告诉我们只有做到“总结好”,才能实现“大有益”。

现实当中,因为总结“不好”,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的例子并不稀见。有一味“细化”成绩、“虚化”问题,总结“飘”了的;也有归因归错地方,补牢补偏位置,总结“斜”了的;还有把进步慢、评价差、得分低归结于“埋头干事没人缘”,总结“歪”了的。如此这般总结成败与得失,白费功夫不说,还会如同拜师认错门、看病开错方,使人误入歧途。

总结是“经事”到“长智”的过程。这样的“认识之桥”,并不像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大桥,轻踩油门便能轻松而过。它更像山涧的独木桥,需要倍加小心、全神贯注,才能走到对面。总结回顾如果只是走个程序、做个样子,不进行认认真真的盘点和反思,是不可能找到事中之“是”的。一些单位搞总结“领导不思考,秀才全代劳”,只抠字与词,不论事与理,只言过五关、斩六将,不谈走麦城、败益阳。个人的总结“改改往年的,抄抄网上的,看看同事的”,如此耗时再多、话语再美,又能有多大益处?

总结是为了自我净化完善,应该把重点用在总结教训、解剖自己上。我们的敌人往往不是外人,而正是自己。遇事不找“我”的原因与责任,一味埋怨“领导有偏心”“同志不帮忙”“部下能力弱”“环境条件差”,这样“外归因”认识问题,很可能于人欠公允、于己亦无益。诚然,许多事情的发生,与周围环境不无关联,但毕竟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哪能“不善操舟恶河曲”。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战胜自己,才是总结之要义。

总结无疑需要扬长固强,但更重要的还是为避短补弱。有幅漫画上画着一只公鸡正在埋头写总结:“我是如何克服困难,每天把太阳叫起来的。”这就不免太离谱了。取得成绩后为自个儿鼓鼓掌,未尝不可,但搞总结不能以邀功请赏为目的,更不可以贪天功为己有。遗漏经验造成的只是损失,遗漏教训带来的将是陷阱。总结如同检修装备器材,功夫应当多多下到紧螺丝、除锈蚀、换损管上。

有道是“前人跌蹶,后人拾级”,总结也需要以人为镜。但这种“为镜”是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有的人总是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总觉得别人的成功是因为“命好”,而从来看不到、也不去看别人“起得早”,不问问自己“喝咖啡时”别人在干什么。这样只会越总结越自以为是,越总结越心生不满、一腹怨气。科学证明,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差别微乎其微。搞总结最为可贵的,是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微不同”乃至“微微不同”。

“世上多少人,谁似这老汉;不是倒骑驴,凡事回头看”。搞总结,不能只在形式上效仿张果老“倒骑驴”,重要的是学会他的“回头看”,这样才能搞清楚得失的由来,把握好前行的方向和着力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