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21岁的我怀揣着青春理想,踏上了通往陌生城市的列车。临别之际,朴实的父亲一再嘱托:要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部队踏踏实实干,争取戴上军功章。
新兵下连,分配到话务岗位的我,凭借废寝忘食的学习劲头,仅用半年时间就成功实现“单飞”,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那一天,当我将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时,电话那头的笑声久久回荡。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发现了现实的“骨感”:由于话务岗位业务单一,工作生活简单重复,几乎没有进一步成长的空间。“再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可是答应了父亲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告诉自己,决不能就这样让时间从指缝中悄悄溜走,一定要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能力增长点”。
购买书籍、研究政策、加班学习……那段时间,为了获得更加宽广的舞台,我铆足劲复习功课准备考学,甚至牺牲了所有休息时间。没承想,成绩张榜,我却以微弱的分差与军校失之交臂,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我的前进方向在哪里?如果退伍,我有什么傍身之技?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私下里开始涉猎通信领域的其他专业,一来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二来可以保持一种学习状态。但我也时常陷入困惑,因为身边缺少这样的学习氛围,一个人在学习室进行知识能力升级总显得有些孤独。
改变,在单位调整改革后悄然发生。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对每名官兵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就拿通信专业来说,人人必须做到“一专多能”。我慨叹:这不正是我期待的吗?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学习新专业了!
从那以后,一直渴望获取新知识的我,学习热情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向其他业务骨干请教。不仅是我,其他战友也都加班加点学习,整个单位被浓厚的学习氛围充盈着,每名官兵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必须承认,跟以前相比,单位人员减少了,事情更多了,任务更重了,但这总比整天按部就班的“三点一线”和闭着眼睛干活强吧。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该怎么看待改革?隐约觉得,我们不能只看眼下的阵痛,不去看美好的愿景;只关心现在暂时失去什么,不在乎将来会得到更多;更不能天天盼改革,说不改革不行了,但改革真的来了又怕改革、不想改革。作为一名战士,我讲不出什么高深的大道理,直观感受就一条:改革,给我的人生带来更多可能。
其实,人是需要一些改变的,否则生命之树不会长青,对一个单位、一支军队也是如此。教育课上,不是教育我们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吗?那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千万不要错过和辜负了我们幸运遇上的这个伟大时代。(徐弘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