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来自新闻、出版、翻译、电影、图书档案等专业岗位的新聘文职人员齐聚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展开为期45天的岗前培训。其间,学院基础部教员赵秦青课后留题:谈谈自己报考文职人员的初心。于是,学员们深藏于心的故事徐徐展开。
1 联勤保障部队新聘文职人员兰波是一名博士军嫂,曾经有人调侃她像极了“候鸟”,不是在迁徙就是在准备迁徙。从山西到山东,从山东飞辽宁,从辽宁迁湖北,她前前后后搬过8次家。
2007年,兰波考研来到山东,为爱人可能的工作调动“打前站”。没成想,爱人在山西“按兵不动”,2010年又被调往辽宁。2012年11月,博士论文开题后,兰波挺着怀孕4个月的肚子飞到辽宁,算是结束了多年的异地生活。
2015年,她与渤海大学签署就业意向,心里寻思着:“这下距离近了,就等毕业过来工作。”谁知,丈夫又被一纸调令调到武汉。她一个人留在辽宁,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要完成学业论文。即便这样,她挂在嘴边的总是那句话: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
让追随成为习惯,你的后方永远有我。分开1年后,她带着孩子搬到武汉与丈夫团聚。听丈夫说自己可以报考军队文职人员,兰波激动万分。她白天带孩子,晚上分秒必争地备考,每天看书到凌晨,终于苦尽甘来。她说,现在和爱人同在一个大单位,在不同岗位携手为军队事业出力,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幸福了。
2 “你为什么报考军队文职人员?”这是东部战区某保障队翻译王亚楠最近被问频率最高的问题。
此前,王亚楠在知名外企工作多年,负责同声传译,年薪不菲。但王亚楠开始思考:工作的意义难道只是越来越高的薪水吗?
她选择成为一名文职人员的理由简单而直接:在我心中,没有哪份工作比为军队服务更让人热血沸腾。王亚楠说:“过去的我一直在追求工资薪水,但今后我想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当看到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公告时,她决心坚定:这就是我要找的机会,可以更加直接地参与强军兴军进程,把自己所学更好地奉献给国家。
翻译工作忌讳喧宾夺主,翻译人员的存在感越低,说明工作越顺畅,这与军队文职人员的定位有些相似。王亚楠说:“我们虽然不直接参与作战,但我们是保障打赢的重要力量支撑。我会尽快转换身份,继续当好‘幕后人员’。”
3 联勤保障部队文职人员葛舒玮面试完才知道,穿在身上的那条裙子,是一向勤俭持家的妈妈花2800元买的。
她记得,有一天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军队正在招考文职人员,你要不要去试试?”曾从军多年对军旅生活一往情深的爸爸也劝她珍惜这次难得的“从军”机会,就这样她报了名。
为了让孩子多些把握,妈妈专门为葛舒玮报了面试辅导班,还打电话给报考单位详细咨询面试着装等问题。
面试当天的一幕,令葛舒玮记忆犹新。5名参加面试的考生在营区门口集中登记,一向含蓄的妈妈突然凑上前说道:“你是最棒的。”葛舒玮有些意外,她知道,妈妈的这一不寻常举动,是在为她加油打气。
从面试裙的价格到“反常”举止,都能看出妈妈对小葛参加文职人员面试的重视。她坦言:“父母永远在背后支持我,我不能辜负父母的期待。”
初心故事背后,站着一群可亲可敬的人,不论身份为何,他们的家国情怀犹如灯塔,照亮了前行者远航的路。如果把个人比作棋子,那么强军梦就是他们要为之拼杀的阵地。此后,他们将扛起使命担当,成就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