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特殊的战斗员,军犬依然有着任何先进技术、先进装备都无可替代的优势,将继续与军人同行,在战备执勤、安保行动、反恐维稳和军事斗争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今年10月,一则“军犬K-9逼死IS大头目”的爆炸性新闻,引发了世人对军犬这个“特殊兵种”的好奇和关注。
据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在藏身处遭一只美军军犬紧追,被堵在隧道死胡同中,走投无路引爆了炸弹背心。
无独有偶。2011年5月,一只名为“开罗”的军犬直接参与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军事行动。
古人曾用“声色犬马”来形容一个人不务正业、玩物丧志,但是犬一旦参与军事行动,便在与军人的并肩战斗中突显出优越性和重要性。军犬具有灵敏的嗅觉听觉、独特的夜视能力、强劲的运动机能和良好的服从性、对困苦条件的忍耐性。军犬的嗅觉比人灵敏1000多倍,在风向有利的情况下,可以嗅出隐藏在近千米处的伏兵。军犬对气味的辨别能力比人高出几万倍,听力是人的10多倍,可在杂乱的噪音中辨别捕捉声源,包括导火索燃烧发出的轻微响声。
据考证,早在公元前4600年,犬就被用于军事活动。公元16世纪,西班牙军队在对付彪悍的法国军骑时,曾用训练有素、身披盔甲的军犬设伏,把法军打得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在我国,犬运用于军事活动也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的墨翟,曾在著作中专辟章节论述犬在防御战中的独特作用:为防止敌人以地道的方式从城外攻入,就让士兵在城内遍挖土井,每个井口均以犬执勤,听到地下有挖土声便会以吠示警,“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
军犬首次在军事行动中大规模运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意、法、英等国都编有军犬勤务部队,约有5万到8万只军犬参与作战,其中约有7000只在战场上牺牲。军犬以其卓著的战绩,开始为世人所瞩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犬被广泛应用于前沿侦察、战地通信、战场搜索、警卫营地、防区巡逻、捕获和押运战俘、救护伤员、爆破目标、地雷探测等军事活动,立下了赫赫战功。1941年,苏军建立了4个反坦克军犬连,每连编有126只经过专门训练的爆破犬。它们通常被配置在敌军坦克威胁最大的作战方向。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这些军犬“敢死队”共炸毁敌军坦克300余辆,遏制了德军强大的攻势。
军犬机智、威猛、忠诚,是军人的“无言战友”,是不可或缺的“特战尖兵”。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剿匪反特任务繁重,大部队围剿行动不便,于是,小群多路的战斗分队临危受命,携带军犬驰骋林海雪原,出没西南边陲,追踪沙漠戈壁,取得了极佳战果。
军犬虽无言,忠诚有灵性。古今中外,留下了许多有关军犬的感人故事。晚清民族英雄刘永福和爱犬“黑虎”的故事广为流传。刘永福一生戎马,多次率军抗击入侵者。“黑虎”跟随他转战南北,多次在危急关头舍身救主。“黑虎”死后,刘永福悲痛万分,为它立下一块5尺高的石碑,现仍矗立在广州陆丰碣石镇北郊。
经历漫长的驯养和战火的考验,军犬更加符合备战打仗的需要。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视军犬为必征之“兵”,先后组建了军犬专业部队。现代战争中,运用精锐力量实施精确作战的特征更加突出,远程精确打击成为重要作战方式。作为特殊的战斗员,军犬依然有着任何先进技术、先进装备都无可替代的优势,将继续与军人同行,在战备执勤、安保行动、反恐维稳和军事斗争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66399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