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我从部队回家乡湖北武汉探亲休假,在街道工作的朋友王东升委托我一件事情:帮助他的街坊白玉华确认父亲白凤才到底是不是参加过解放海南岛的战斗英雄。
2010年,30集电视连续剧《解放海南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片中出现了“风门岭战斗十三勇士”白凤才的名字。白玉华曾问过父亲是不是电视剧中的那个“白凤才”,他知道父亲是转业军人,可父亲从未向家人提过他的从军经历。父亲一开始没有回答,不久后他不幸得了中风,因此直到2012年父亲离世,白玉华的这个疑问也没有找到答案。王东升知道我在海南当兵,我所在的部队曾经参加过海南岛战役,或许我能够帮助白玉华解开疑惑。
白凤才去世后,白玉华发现父亲的一个旧箱子里装了不少立功证书和荣誉奖章,其中包括解放东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和解放华中南纪念章等。我通过立功证书和资料初步了解了白凤才老人的经历。
白凤才,籍贯吉林省舒兰县,1947年8月参军,1948年12月入党,1948年10月在辽西战役中因战斗勇敢记大功一次,还有包括1950年3月海上练兵记小功一次在内的数次记小功的荣誉。1957年12月,他因伤转业回到老家湖北黄冈,次年被分配到新洲县商业局,1990年离休。在部队时,白凤才所在单位为43军129师386团,而我所在单位前身是43军129师387团,这让我顿时有了一种亲近之感。
白凤才1950年的练兵地点和时间,刚好与解放海南岛的时间吻合。遗憾的是,这些奖章和证书,没有能直接证明白凤才参加过风门岭战斗的内容。
在白凤才家中,我和他的家人及老同事聊起了天。曾和白凤才在商业局共过事的朱火旺说,他和白凤才在工作之余聊天时,白凤才曾提过他当兵时参加过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了海南。准备攻打海南岛时,他们还专门训练过游泳。那时他们乘坐木帆船秘密渡过琼州海峡,途中木帆船被敌人的炮火掀翻,他们就抱着木板漂游登岛,连里的许多战友都牺牲了。新洲老干局的一名干部说:“白老晚年身患各种疾病,可一年报销的医药费只有2000多元,他是为国家能省一点是一点。”他还提到,有一年白凤才和老伴在同一家医院看病,因为白凤才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部报销,他生怕老伴占了国家的便宜,特意和老伴说各看各的病,各结各的账。
回到海南驻地后,我重新观看了《解放海南岛》这部电视剧,发现电视剧中的白凤才是在127师381团。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年的风门岭战斗,我先后找到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颜书明处长和正在参与筹建海南革命军事馆的康中华干事。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查阅了《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解放海南战役资料选编》等权威史料。据记载,1950年4月20日,43军127师381团1连在风门岭105高地的激烈争夺中,打退了国民党部队的13次冲锋。4月23日,43军军部及129师386团等多个部队渡海,兵分几路追击逃敌。官兵们日夜兼程猛追,于4月30日下午攻占三亚,把红旗插到了“天涯海角”。
我将这个结果告诉了王东升,他联系湖北当地媒体走访了白凤才生前所在单位、新洲区档案馆、新洲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等部门求证,可惜没有找到白凤才的原始档案。不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就目前保存的档案资料来看,即便是重名,新洲的白凤才老人同样也是战斗功臣。康中华干事还对我说,明年是解放海南岛70周年,希望我和白凤才的家人联系,能让海南革命军事馆收藏白凤才的部分遗物。
虽然最终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未能圆满完成这次委托,但这样的结果多少让我感到欣慰。我记得白玉华曾说过,父亲是不是电视剧中的那个战斗英雄并不重要,他想解开这个疑问也不是为了名利,只是作为革命军人的后代,想更多地了解父亲的军旅过往,让家族后辈铭记这段光荣的历史。他说,其实父亲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并没有什么遗憾,他一生中只向组织提过一个要求,就是去世后他的遗体能不能盖上党旗。经组织批准,完全符合要求的白凤才,最后的心愿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