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就国民经济热点话题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


■本报记者 佟欣雨

写在前面

11月14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从这份“成绩单”上可以看出,总体上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应清醒看到,目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继续增加,国内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比较多。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如何?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

中国经济的成长空间很大

记者: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您如何评价?

张立群: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转型高质量发展与深层次矛盾相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成长性,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依然具有显著优势。如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样,中国现在仍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进一步成长的空间还很大。

首先,在人口规模方面,当前,我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表现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造福民生方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远远高于现有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未来走向现代化,必然前景就是人均GDP不断提高。如果考虑中国的人口规模,可以认为,国内市场需求具备空前巨大和可以长期保持的成长潜力。

其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我们用了70年的时间,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这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巨大的成长能力充分释放出来,这是未来发展的明确前景。对未来有信心,就是要坚定道路自信。

记者:对此,应采取哪些措施?

张立群:第一,要以扩大内需为主。聚精会神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即使外部再动荡,也不要为其所动,凝神聚力把扩大内需的工作做好。国内市场一旦启动,中国经济的高成长性将会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要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经济学界有观点认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有两部发动机,一是美国的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处于孕育阶段,创新型增长潜力减弱。因此,此时正是中国这部发动机应该发挥作用的时候。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仍存在整体水平不高、推进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城市群建设,让中心城市发挥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补齐中小城市短板。城市化水平提高,将释放出国内市场的强大潜力,这部发动机才能充分开动起来。届时,中国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最重要的“火车头”,新一轮全球化大幕将重新拉开,和平与发展的主基调将重新得到强化。

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记者:如何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张立群:扩大内需,最重要的是提振投资。所有生产最终都是为了生活,为了民生改善。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通过提振投资,企业订单显著增加,从而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增加,支持人民生活改善,最终消费回暖,消费需求会随着投资加强而扩大,整个经济将进入上升状态。

提振投资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进行调节,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未来的钱办未来的事,提振现在的投资需求。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把长远规划做好,并依据长远规划把重大项目选择好。应发好期限长达几十年的长期建设国债,然后用这些钱,去做一些跨世纪的大事情,例如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地下设施精细化配备、城市地下设施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围绕这些方面等待我们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记者:第二届进博会日前闭幕。中国扩大开放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张立群:扩大对外开放,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是中国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深刻认识。同时,这也是一种世界责任。只有全人类共同进步的情况下,国家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扩大对外开放,首先能够促进国家之间技术要素的流动,在互通有无中实现技术进步。其次,当前,我国劳动人口规模庞大,专业技能人才、高素质人才队伍成长潜力巨大,这是我们与其他国家相比的一个显著优势。由此可见,全方位对外开放才能够实现中国和世界的福利最大化。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需要世界支持自己的成长,同时也要用自己的成长回报世界。

制度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至今取得哪些进展?

张立群:近年来,国家层面发布各项政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达1.96万亿,占GDP比重超过2%。由此可见,近年来技术进步,特别是企业科技创新是十分活跃的。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才能把行业内的有限订单尽可能集中,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与此同时,企业对科研院校的应用科研成果高度关注,产学研合作密切。

记者: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当如何做?

张立群:实现经济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让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更认真、更负责任、更守规则地做事情,实现这一点离不开制度完善。人的行为,最重要的是靠体制机制来完善。因此要通过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以财产责任为例。当前仍存在许多“僵尸企业”,国有资产每天都有流失,对此相关问责能不能到位?企业破产后,相关债务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制度建设中的“硬骨头”。

此外,当前我国商品市场已基本建立健全,但要素市场还没完全发展好,在这些方面面临更大挑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这需要经过长期而艰苦的社会实践,才能找到一条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综上,高质量发展是制度成熟定型的表现,也是在较高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障下,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表现。在这些改革还未完成的时候,真正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也就没有形成。当前,我们提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然而对这个过程的艰巨程度也要有清醒认识。“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和艰难险阻,我们要有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要有承受巨大压力、攻坚克难的充分思想准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