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过,胶东莱西湖北岸的葡萄开始着色上糖,沟东沟西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我和葡萄结下不解之缘,是30多年前的事了。每年中秋节一过,母亲就用新麦子磨面,做成花样各异的饽饽,和积攒了好多天的鸡蛋一起放进柳条篮子,然后由哥哥姐姐们骑自行车带着我到30多里地外的镇上,给六叔过生日。六叔一家住在一所学校的教工宿舍院内。院子里种满了各种时令蔬菜,还有两棵葡萄树。每到这个季节,苍绿的葡萄叶下挂满了一串串晶莹饱满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每次见我们来了,六叔就从树上剪两串葡萄款待我们,那清凉甘甜的味道长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多少年来,葡萄一直是我最爱吃的水果,没想到再次近距离观赏葡萄、亲近葡萄,竟是在莱西日庄镇的沟东村。
随干部进修班到乡下“体悟实训”,我被安排在了“精品户”、果农高维海老乡家,与他“同吃、同住、同劳动”。
赶到沟东村时,已是夜幕四合、炊烟袅袅的时候。来到房东高大哥家中,只见门前藤廊荫翳,现代农家特色的四合院灯火通明。放眼一看,院内有六七个房间。经询问才知道,原来有4个房间平时专事民宿、餐饮。走进客厅,餐桌上摆放着两盘水果,一盘是紫红的大枣,一盘是绿晶晶的葡萄。“大枣是下午刚摘的,葡萄鲜甜,自己家的,尝尝!”高大哥操着浓重的胶东方言热情招待我们。坐下来,我捏了一颗葡萄放在嘴里轻轻一咬,那酸甜的果浆和着细腻柔软的果肉瞬间醉了胃肠。闭上眼睛,哦,童年的甘甜,穿过我心间。
品咂着满嘴的甘怡沁香还没缓过神来,喷香的农家饭菜端上来了,土鸡炖土豆、纸包鱼、葫芦炒鸡蛋、蒸地瓜叶……饭桌上摆得满满当当。高大哥家嫂子边给我们夹菜,边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沟东村穷得出了名,他们一家几口人住着三间破旧的土坯房子,四处漏风。彻底拔掉穷根子的关键一招,便是种植葡萄。十几年前,沟东村在上级富民政策的引领下,根据沟东村地理特质,确定以葡萄种植为主业,为村民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十多年来,村里的领头人换过一茬又一茬,但都一如既往地发展葡萄种植,终于形成产业化的规模。近年来村里办起了农业企业、葡萄合作社,每年“十一”举办葡萄采摘节,已种植优质葡萄6000多亩,每年亩产优质葡萄2吨,120多户村民年均收入超过20万元,人均超过5万元……听到这些数字,我的心渐渐舒展开了,这些数字触动了我最柔软的那一根神经,要知道,我也是农民的孩子啊!
吃过晚饭,夜色已完全弥漫开来,我们来到了高大哥家门前的广场。高大哥说,村民晚饭后都要在这里扭秧歌、跳广场舞。他话音刚落,路灯“唰”地一下亮了。随着音乐声响起,爱美的农家妇女身着提花连衣裙,跟着欢快强劲的节奏跳了起来。在欢快的人群中,有儿童,有青年男女,也有白发苍苍、佝腰驼背的老头老太太,在路灯的照耀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扭啊,跳啊,笑啊,把乡村的秋夜演绎成一曲欢乐明快的交响乐。
走出欢乐的人群,我溜达到了村子的主路上,只见太阳能路灯把柏油路照得通明瓦亮,闪着幽光伸向远方。许多人家门前停放着摩托车、货车、小汽车。在村部,图书馆里有人在看书。在村中央的一块空地上,还有人在施工,上前一问,原来是在建农业展览馆。透过敞开着的大门,只见农户家灯火通明,还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哦,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不再荒凉、不再寂寞。
次日一大早,我便催促着高大哥带我去葡萄园看看。葡萄园氤氲在如纱的薄雾中,一眼望不到边。沿着葡萄架走,泥土温润,中无杂草,一串串葡萄被黄褐色的纸袋包裹着,就像一个个鼓鼓囊囊的钱袋子垂挂在葡萄藤上。高大哥打开纸袋给我看,有的葡萄是紫黑色,如深情的眸子;有的葡萄是翠绿色,如水晶宝石,让人看一眼就心动不已。眼看葡萄丰收在望,高大哥咧嘴笑着说,这个园子的葡萄年初就预定出去了,今年能卖个好价钱。看着高大哥那满脸憨憨的笑意,我答道,一定会有回报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是啊,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就像侍弄葡萄一样,你不辍耕耘,付出了汗水,就会结出芳香醇美的果,人们的日子就会收获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