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将空空的衣袖调皮地甩来甩去;打针时疼得冒冷汗,但打完针后他又会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他也不避讳眼睛这个话题:“我以前视力可好了,100米、200米打靶每次都中,随便一打就是优秀”……时隔一年,通过媒体报道,我们看到,他还是那个阳光的杜富国。在眼前变成一片黑暗、所有日常充满艰难的日子里,他用自强和坚韧点亮人生,也照亮别人。
我们太害怕看见英雄流血又流泪,我们有时也怕自己不加节制的同情会伤害到他们。在英雄的故事里,人们的关心有时是很纠结的。然而,杜富国用他的力量,不只战胜病痛和困难,也在治愈着关心英雄者柔软的心,给予周边人以动力。
那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力量。最初进行康复训练,带上机械手,杜富国的胳膊磨出红红的新疤;黑暗中找不到方向,一次次摸索,但他没叫过苦,他说“不想让别人担心”;如今,使用机械手吃饭、学着靠盲杖走路、在右边小臂上绑上一支笔坚持练字,他在尝试学习各种各样的新事情,说“我总是要做点什么的”。他没有因为英雄的身份索取过,他也没有因为种种艰难放弃过。
那是一种坚韧刚毅的力量。眼镜掉地上,他就蹲下来慢慢搜索,找到后一次没捡起来,就接着捡,他会大声给自己鼓劲:“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他迫不及待地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在反重力跑台,一跑就是3公里、5公里,汗水打湿衣服。现在跑3公里,他大约只用13分钟。“我受伤后,半个月就接受自己了”,他说。但我们知道,接受自己严重伤残的过程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不容易的。看到他坦然接受困难、直面困难,再到努力去战胜,我们才深深明白: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是因为那一刻的选择,而是源于他真正的英雄底色。
萧伯纳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从失去四肢和左眼、复员后依旧不畏艰难带领乡亲致富的“人民楷模”朱彦夫,到在战场上失去左眼、至今身上残留4块弹片依然置身不同岗位建功立业的韦昌进,再到今天站在我们眼前的杜富国,他们以自强和坚韧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代革命军人高擎的精神火炬,燃烧得那般灿烂明亮。
杜富国说起在一次扫雷途中,他在橄榄绿的军车里,看见路边走着三个光着脚的小孩,背着花花绿绿的书包,对着他们敬了个少先队礼,直到车开走很远也没见孩子们把手放下来。今天,看着这样的杜富国,我们也想向他敬个礼,不想把手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