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提早预防 警惕糖尿病“年轻化”


■庆 阳 本报记者 袁丽萍

刚刚过去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有关专家提醒中青年官兵,要走出“糖尿病是老年病”的认识误区。

——编 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先天或后天体内胰腺分泌胰岛素缺乏、胰岛素功能失调所致。糖尿病致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杨彩哲临床发现,近些年来糖尿病已不再是中老年的“专利”,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发展趋势,青年甚至少年儿童患此病的也不在少数。这为部队官兵预防糖尿病敲响了警钟。

某部机关干事小李,刚过30岁,平日里生活节奏紧张,经常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写材料,晚上也经常熬夜。今年8月以来,他总是没到饭点就觉得肚子饿了,一开始以为是自己饭量涨了,后来他发现自己总是口渴想喝水,夜间排尿次数也增多了。更让他不解的是,吃得多,身体不仅没胖还消瘦了不少。小李到医院就诊,结果被确诊为糖尿病。他难以相信,自己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得糖尿病?

很多年轻战友跟小李干事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糖尿病是“老年病”,跟青年官兵无关。杨主任提醒大家,防治糖尿病,首先要走出认识误区,糖尿病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得。有数据表明,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年龄不断降低,45岁以下的人群患病危险明显增大,肥胖和家族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更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杨主任提醒,女性腰围超过79厘米(2尺4)、男性腰围超过89厘米(2尺7),得糖尿病的几率会明显增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年龄超过30岁就应定期检查血糖。

此外,从临床上来看,很多年轻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大多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年轻人压力大、工作忙,调节不当就会导致长期精神紧张、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新陈代谢紊乱。有些官兵缺乏保健意识,饮食方式不健康等行为容易使身体机能遭到破坏。还有一些年轻的机关干部,平时不注意参加体育锻炼,抗御疾病的能力较弱。要知道,年轻并不是健康的“保护伞”,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能造成危害。

杨主任提到她前不久接诊的一位病人。某部女兵小张,入秋后老是感觉皮肤发痒,手臂上隔几天就冒出些小痘痘,一挠就破,总也不见好。小张到医院抽血检查后发现血糖偏高,而皮肤瘙痒正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杨主任问诊时,小张说自己并不爱吃糖,米饭等主食吃得也不多。再一问,发现她主食吃得少,但肉类、油炸类食品吃得多,并且经常用高糖水果替代正餐,总体饮食方式偏高脂肪、高蛋白的精细饮食。经调查发现,一些年轻官兵存在“不吃主食、少摄入碳水和糖分就不会得糖尿病”的认识误区。殊不知,每天摄入高蛋白、高脂肪,营养过剩,胰腺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血糖不能正常控制,糖尿病也会随之而来。

联合国曾经连续两年将糖尿病日的主题确定为“糖尿病与青少年”,这并不是平白无故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已经使青少年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提早科学预防糖尿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除了老生常谈的“管住嘴、迈开腿”外,杨主任还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具体建议:一是定期检测血糖,30岁至45岁的人群应该在餐后2小时查血糖,不要被空腹血糖值所蒙蔽,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二是均衡营养,粗细粮搭配,保证每天至少摄取一份以上深绿色或深黄色蔬菜,水果、坚果类可以适当摄入;三是减少盐与钠的摄取,少食用腌制食品;四是定时用餐,控制零食摄入,用餐以八九分饱为宜,不要暴饮暴食、偏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