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心系长征颂传承


■张春雨

军旅诗人、作家胡世宗对长征和长征精神情有独钟。1975年和1986年,他两走长征路,感受红军长征的千辛万苦,汲取红色基因的充足养分。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把传承长征精神作为不可或缺的社会公益活动,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通过一场连一场鼓舞人心的报告,朗读宣讲这些作品,传播长征精神。

胡世宗15岁开始发表诗歌作品,现已出版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评论集等文学著作66部,主编、选编文学作品集44部。出版了17卷、972万字、记录55年历史长河岁月的《胡世宗日记》。目前,年逾七旬的胡世宗正在撰写《文化名人书系》,已经完成《我与臧克家》《我与刘白羽》《我与浩然》《我与李瑛》4部。

胡世宗第一次做关于长征的报告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他出版关于长征的诗集是在1987年,到今年30多年过去了。透过胡世宗的坚持,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一位军旅诗人、作家的坚毅品格和坚强意志,从中真切地读懂了他作为军队文化工作者肩负传承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双重使命的责任坚守。

胡世宗坚持几十年讲长征,宣讲超百场,听众突破万人次。尤其当前,为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他更是不顾疲劳,四处奔走。有时一天两场,一连多日,日程排得满满的。他独具特色的报告揭示了长征精神的主旨,赢得广大听众的高度赞誉,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胡世宗讲长征,善于深入浅出,善于联系实际,善于引申意义。他通过长征沿途的访谈,激情创作的诗篇,内化于心的感受,诠释红军用信仰、生命和意志谱写的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精神,做到了“二有”。一是有底蕴。胡世宗掌握重走长征路的珍贵史料,熟悉当今社会不同的思潮及影响,所以他具备讲好长征、把长征讲“活”、把长征精神讲透彻、把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讲到位的文化底蕴。长征的历史背景、红军的英雄事迹、漫长的艰难历程、闪光的思想境界、高贵的无私美德、统一的步调作风、严密的组织纪律、生动的感人故事等等,他都烂熟于心,做到信手拈来;二是有底气。胡世宗真心实意爱长征,脚踏实地走长征,真情实感写长征,激情如火忆长征。

胡世宗讲长征,通过鲜活的事例、感人的故事让人认识到,无论时光如何流逝,社会怎么变化,爱党爱国爱军队爱人民的革命本色不能变,共产党人的初心不能变,历史使命不能变。新时代,面临的仍然是漫漫长征路,依然需要阔步迈向新长征。

胡世宗关于长征的报告风格独具匠心,特点鲜明。一是真情实感,以自己的见闻为主体。通过两走长征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记所写,豪情满怀地讲述对长征的认知与理解、歌颂与赞美、感悟与思考。二是注重细节,以生动的故事为线索。他通过“衣衫褴褛,须发蓬垢的刘排长”“带伤追队伍的张铚秀”“雪山上一只紧攥银元的手臂”“两位将军寻找救命恩人”等细节,歌颂了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用鲜血乃至生命支持红军长征的高风亮节。三是善于诠释,以撰写的诗歌为注解。讲到动情处,他声情并茂地背诵自己在长征路上写的《沉马》《血葬》《寡妇村》《陵园》等诗作,借以传递自己感悟长征的万千情怀,诠释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四是延伸升华,以感悟思考为借鉴。他以史为鉴,拓展长征精神的内涵,讲收获,谈体会。他说:“长征精神不仅仅是红军战士用理想信仰铸就的,也是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凝聚的。”“现在社会普遍认知的长征精神是后来者总结概括提炼的,更是革命前辈用双腿丈量的,用顽强毅力和革命意志书写的。”他的这些感悟,带有生命的温度和时代的热度。

胡世宗两走长征路的非凡经历,是用脚丈量、体会长征之艰难;他在长征路上写的6部书籍,是用笔歌颂、赞美长征之壮举;他坚持数十年宣讲长征精神,是用声音传承长征之传统。他之所以讲长征得心应手、与众不同,离不开他那颗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军队和人民的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