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细节连着战场胜负


■守海兵

1944年11月,美军第6航空队奉命轰炸广西和贵州交界处六甲地区的日军,由于机场指挥部译电员失误,将电文中的“六甲”错译为100公里外的“六寨”,结果多架美军飞机对驻扎该地的国民党第四战区张发奎部实施了轰炸,一字之差导致国民党军1名中将、2名少将、8名上校、200多名中校以下军官,800多名士兵和5000多名难民丧生。这一事件充分说明,实战中细节往往与胜负紧密相连,若是不重视细节不做好细节,不仅不能叩开战争胜利的大门,反而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灾难。

我军历来有重视细节的传统。刘伯承元帅曾要求参谋指挥人员必须做到:研究上级指示要细,研究敌情要细,军事组织工作要细,检查工作要细,草拟军事文书要细,下达任务、传达指示要细,不能含糊其词。正是坚持这一好的传统,对细节足够重视,各项工作周密细致,才使我军在各种复杂情况下能够从容应对,始终占据主动。和平时期,瞄准未来战场做好练兵备战工作,不断提升战斗力水平,更需要我们处处注重细节,从细小之处做起,筑牢实战意识、强化实战观念、提高打仗本领,确保在未来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思维模式上关注细节。1953年,抗美援朝战场,志愿军第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大胆地在“联合国军”眼皮底下组织3000余人的白天大潜伏。他要求部队认真研究:咳嗽怎么办?睡觉打呼噜怎么办?大小便怎么办?蚊虫叮咬怎么办?敌人打冷枪怎么办?……正是靠着对细节精益求精的追求,我志愿军硬是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其不意给敌人以重创。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对抗,说到底是交战双方对战争制胜细节把握的较量,是心细如发的思维模式的较量。因此,细节是检验思维模式的一把尺子,具体到实际作战中,就体现在研究敌情要细,检查工作要细,方案之间的衔接要细,努力靠细的思维、细的要求、细的举措赢得作战主动权。

备战打仗上聚焦细节。在美军击毙本·拉登行动中,海豹突击队在实体模型中进行了3周的演练,对如何穿过院子周围的马铃薯地、门是向外开还是向里开等细节进行了反复的模拟训练。1986年,以色列突袭伊拉克核反应堆只花了2分钟时间,而突袭队在行动准备上却花了很长时间,对突击的时间、环境等细节进行了反复演练。可见,实战的成功源于平时对细节的聚焦。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场节奏加快,进程缩短,战前准备越充分胜算才越大。尤其是对战场保障、情报收集以及临战训练等方面提出更高更细的要求,对于非对称、非线性、非接触的作战方式,应充分预想情况,对作战行动反复研究、反复推演,做到周密细致、考虑周全,才能在战前赢在“起跑线”。

末端落实上抓好细节。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原因就是在做最后的检查时,由于一个工作人员检查不仔细,忽略了一个密封圈在低温下出现的性能变化,导致了航空灾难。未来信息化战场,对单兵的作战能力要求更高,每个人都可能是作战行动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每名官兵精准完成自己的作战任务,不能出现失误。在备战训练过程中,要求每名官兵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抠,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不降低一项标准,不放过一个问题,决不用“差不多”“大概是”含糊其词,马虎了事。瞄准实战在细枝末节上用力,从专注于一招一式、一枪一炮开始,以具体求深化、积小成为大成,严格按打仗要求练就实在管用的战斗技能,才能真正把实战化落到末端落到实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